·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冲天
·航天员如遇险4小时回地面
·神七遭遇空间碎片概率极小
·设计师详解中国舱外航天服
·顶级画质便携DC推荐
·纯净的色彩体验 高画质MP4导购
·1999元笔记本时代来临!
·全画幅新纪元 佳能EOS 5D Mark II
·放射物质穿越时空行凶?
· 全球十大最壮观坑洞

独创:一舱两用调节气压
神舟七号飞船和以往一样,也是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为了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轨道舱经过改进,既保留了航天员的生活舱功能,又充当出舱活动需要的气闸舱。这是中国科研人员的独创。
气闸的功能类似于长江三峡大坝的船闸,不同的是船闸用来调节水位高度,气闸舱用来调节气压。
航天员出舱前,气闸舱能够快速泄出空气,使舱内压力接近真空状态下的零气压;航天员返回后,气闸舱又能快速恢复压力至一个标准大气压。气闸舱内还必须配置其他支持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的设备设施。
气闸舱是全新航天器
尽管是在神六轨道舱基础上进行修改,但“牵一发而动全身”。神七的轨道舱(气闸舱)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
从外形上看,去掉了一对太阳帆板,顶部安装了多个圆球形的气瓶,还捆绑了一颗伴飞小卫星。
从内部结构上看,配备了复压气瓶、两套舱外航天服、泄复压控制设备和出舱保障控制台等舱载支持设备,同时还提供了睡袋、食品加热、个人生活用品和个人卫生装置等生活设施。
气闸舱为此进行了全新设计,电路的排布、防热的措施、软硬件系统的接口等都要重新设计。它在结构强度、振动、热真空等极端环境下的试验一个都不能少。
在轨道舱壁上,还能看到像双杠一样的扶手,这是航天员太空行走时要用的。
专设舱外航天服支架
重达120公斤的舱外航天服极其精密,为了确保飞船发射过程中加速度和振动不会损坏航天服,气闸舱内专门研制了航天服支架。
为了解决振动响应问题,支架和航天服之间采取多点固定;为给航天员更多活动空间,支架可以根据需要折叠和展开;考虑到失重状态用力困难,支架接口增加了辅助设备,使航天员能够轻松翻转支架……
出舱舱门虽然只有20公斤重,却有170多个零部件,单是一个门轴就反复研制3次。门轴的设计可方便航天员将门打开到任一位置停住。
气闸舱有9个氧气瓶,其中2套航天服各使用3个,另有3个是舱载气瓶。正常情况下用不到这么多氧气瓶,数量多一点是为了应对异常情况。
舱外顶端的伴飞小卫星,紧挨着5个圆球形复压气瓶。为防止释放小卫星时所产生的碎片可能会像子弹一样打到气瓶,科研人员还给气瓶穿上防弹衣。
另外,气闸舱内的有线和舱外无线通信系统、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照明灯、摄像装置等设备都充满了设计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