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混乱
动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包括地理分布、生理周期、迁徙习性和栖息地发生改变,以及生存能力降低等。
科学家发现,每当冬天温暖湿润时,植物的叶子就比平时提前萌发,而毛毛虫也会提前孵化出来。由于有充足的食物加上没有寄生虫,提前出生的毛毛虫在这段时间里会迅速生长。气候越持续变暖,爆发毛毛虫灾害的机率就越大。毛毛虫泛滥成灾会严重影响人类的食物供应。毛毛虫会把地里的庄稼吃光,把森林中树木的叶子也吃光。
为适应目前地球变嗳的趋势,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一些野生物种正在向气候冷一些的北方迁移,这可能会改变自然界中的竞争和猎食关系,并造成其他不可预见的后果。许多迁徙的鸟类正在改变它们的旅行日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动植物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正不断地改变着其活动范围和行为。许多情况下,这样的变迁会引起生态混乱,比如迁徙的鸟儿到达北方的时间太晚,其产下的后代就会错过毛毛虫的生长旺季。
珊瑚礁白化增加
珊瑚本身是一种腔肠动物,又称珊瑚虫,它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底部。大量的珊瑚虫生活在一起,它们能分泌出石灰质的外骨骼,死去的珊瑚虫的石灰质外骨骼逐渐堆积起来,新的珊瑚就在上面继续繁衍生长,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累,就形成了姿态各异的珊瑚礁。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的成员。珊瑚礁好比陆地上的森林,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大家庭,它孕育了至少4000多种鱼类,还有为数不少的浮游植物、海龟、海星和海参等。此外,珊瑚礁也是海岸地区的天然屏障,能缓解海水的冲击力,让海岸不易被侵蚀。珊瑚礁还具有过滤海水的功能,有利于鱼类的繁殖生长。
由于全球变暖,温暖的海水使许多海域长期保持一种嗳水状态,温暖的海水会杀死生活在珊瑚礁上的小海藻,其他微生物也无法继续生存。于是,失去海藻包裹的珊瑚礁就脱去了彩色的外衣,露出了那层石灰质的骨架——它几乎没有颜色。这个过程被称为“白化”。
珊瑚礁出现白化现象是其死亡的一种预兆,是海洋生物的灾难,这意味着海洋雨林的消失,生物多样性随之受到破坏。
过去20年,全球25%珊瑚礁已然死亡,剩下的亦岌岌可危。若不马上采取行动,减缓全球暖化,七成珊瑚礁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死尽,触发更严峻的生态灾难。 (文/索尼探梦图/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