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正如一场海啸波及全球,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尽管经济大势的跌宕属宏观领域的问题,但身处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同样能够感受到。
笔者在高校采访了解到,除了正在面临“毕业寒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那些先行涉足某些经济领域试身手的同学,更是“春江水寒鸭先知”,一场金融危机,在改变部分学子生活方式和处事理念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一次课堂上学不到的挫折教育。
这个学期,小林的课堂出勤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在他两年多的“大学生涯”里,此举实属令老师同学意外。之所以不再上课溜号,是因为这个某高校工科专业的三年级学生作出了“暂别股市”的决定,“从作出决定的那天起,我再也不依靠经常逃课的方式,整日躲在寝室里,对着电脑‘研究大盘’了。”
一想到不到一年间,自己4万余元的投资一路缩水,已被抹去近3万,这个“大学生小股民”的神情满是无奈。他告诉笔者,那数万元的“原始资本”,全部是自己死缠硬泡,靠着一套“大学生应该早些积累理财经验,才有利于未来事业与生活”的说辞,才哄得老爸老妈给自己存折的。而在起初的一年多里,股指扶摇直上,大盘连连蹿升,他的投资也一度有过五六成的账面利润。可眼下,却已然惨不忍睹了。
当然,在账面不断升涨的时候,小林也并没有仅满足于数字的虚拟快乐,而是时不时地提出部分利润,充实自己的物质消费,甚至连续有两个学期的学费,都是靠自己在寝室里轻点鼠标赚来的。然而眼下,折了大半“血本”的他,不仅不得不恢复向父母伸手,而且还得降低已然形成的消费水准,开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起来。
股市失利后,一向对学业得过且过的他,逐渐对学习上起了心。股市狂泻的突如其来,让21岁的他终究感到该有些危机意识了,他终于醒悟:自己的学识、见地和能力,还远不足以靠搏击股市谋生,倘若依然学习懒散,恐怕未来就真会“血本无归”了。
点评:大学生略微接触股市,了解些投资理财知识,并非完全错,但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年轻学子无论是学识还是能力,都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变化,难以作出正确精准的决策,更没有很强的心理抗震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多数炒股大学生的学业都受此影响而“全线翻绿”,尤其是此轮熊市以来,不少大学生股民是赔了投资赔学分,到头来,经济和学业双双歉收,不仅本末倒置,还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大好的读书时光。
今年内地股市一泻千里,在改变部分“大学生股民”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一次挫折教育,为更多大学生提供了“求学期间究竟该不该以学为主”的借鉴,让大学生打破“速富”的梦幻,使炒股热降温。
打工受阻,自立学生另谋新职
云南籍大三学生小白这些日子也有点愁,他打工的3家汽车4S店主管一起通知他:“12月起暂时不再请人,保洁工作我们自己干了。”
小白是个坚强的小伙儿,自从离开家乡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求学,他就下定了自食其力不给父母添重负的决心。为此,他到处求职,先后打了好几份工,最后终于在这家4S店“扎根”当了保洁员。珍惜工作的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步行赶在6点前上班,把紧邻着的3家店堂打扫得一尘不染。而后,上完半天课,再赶过去清扫第二回。一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今年以来,受股市暴跌、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几家4S店一改去年的销售火爆,日益门前冷落,店里有关减员增效的议论几次被他听到一鳞半爪。到如今,最让自己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虽然学的是理科,但小白也明白,自己的“下岗”是受宏观经济大势的影响,无法怨天尤人,但他下了狠心,一边更加节衣缩食,一边加紧求职,一定要在一个月内再谋到新工作。
近期,有困窘的打工学子远非小白一个,许多在中小工厂、房产企业等处兼职的学生都面临“下岗”难题。比起小白,在某小餐厅做晚间传菜员兼洗碗工的小洪就相对“幸运”一些,毕竟,老板没有辞了自己,而是把每月750元的工资“调整”到600元。尽管降幅高达20%,但小洪还是认了,他说,就目前情况,能保住个打工的岗位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点评:宏观经济领域的综合因素导致大学生求职不易,而打工大学生也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和影响。尽管如此,对于这部分大学生而言,今天的困难,恰恰使他们在高校求学阶段,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经济学、社会学的教育与实践,如何直面形势、克服时艰?对于他们既是一道难题,也是一份收获!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与实践,未来他们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一定会较同龄人更理性、更成熟、更坚强。
当然,对于少数贫困大学生在目前阶段可能面临的打工困难,各高校应当特别关注、积极帮助。
生意冷淡,学生老板不再潇洒
校园中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还有在网上开店当小老板的学生一族。上海大学的刘迪同学自从2007年起,就在淘宝上做起了化妆品生意。由于卖的都是国外的一线品牌,再加上价格相对便宜,刘迪的顾客大都是一些年轻女白领。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会有近百个订单,赚点生活费根本不成问题。不过近两个月来,刘迪化妆品店的生意却是一落千丈,一个月的订单都不超过10个,而且这还是在化妆品已经打了折扣再加送小样的情况下。
“不少老顾客告诉我,饭碗都已经摇摇欲坠了,如今还不赶快攒点钱应付以后的生活,哪有心思再败个几千元买化妆品。”刘迪指着11月零订单的页面记录,向笔者大倒苦水,“看来我当老板的日子也快到头了,还是老老实实去做一份家教吧。”
刘迪透露,自己不少同学过去都在网上当“小老板”,卖衣服、化妆品之类。可是自从碰到金融危机,体会到那些看似潇洒的白领日子也不太好过,纷纷忍痛关了小店,一心一意读起书来。“大学生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有本事去哪儿都不愁。”
点评:创业小老板曾经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比尔·盖茨等人的成功案例让他们心向往之,他们或者网上开店,或者创办自己的公司,过了一把老板瘾,也比一般同学获得了更多的社会经验。但是金融危机之下,很多中小企业都受到影响,一些创业企业的订单减少,甚至面临倒闭。
越是金融危机,越要坚持科技创业。那些依靠创新、创意的创业企业,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独特技术优势,而在金融危机中具有一定的抗风险性。由此看来,金融风暴带给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机遇可能会大于危机,创业学生应该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物流、内部运作,以求生存下去,还可以在风暴中抓住机遇求得发展。 (来源:文汇报 作者 杨慕华 戚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