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很要好的女朋友,一个富,一个穷。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的光环,他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修完了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业,随后又在中山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且拿到七七八八奇奇怪怪的奖学金;与之相反的是,我的另一个女朋友连大学都没能念完。
应该说两位女朋友的事业都相当成功,而且到现在为止,他们工作都很勤奋,一个是广告公司客户总监,另一个,则在自家小区里开了一家小小的花店,因此,两人都有着丰厚的收入。然而其中一个人,用她的话来说,“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另一个人则成了圈子里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一个女朋友为自己的父母在城市中心买了一间酒店式公寓,而另一个女朋友的收件箱里却永远只留下一些待付的账单。
雷曼倒了,美林衰了,大美利坚的救市计划搁置了,美孚开始收缩人力资本了,大都市里的白领们慢慢发现,自己的荷包瘪了,我的一些女朋友甚至开始约我去参加一个名字叫做“城市打折优惠分享会”的私人下午茶会,而发起这个下午茶会的,恰恰是我那个大学没念完的富女友,而那位为高权重的穷女友则是积极的响应者,并利用她擅长的交际手段将这个下午茶会推广开来,一时间如火如荼。
我不禁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财务状况和学识能力不成正比,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两位女友都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中心,一位租住着这个城市最高级的酒店式公寓,化妆台上堆满了新买的La Mer、快过期的Estee Lauder、一个月前买的Dior……当然,是穷的那位;另外一位在这里最大型的居住社区买了两套二居,一套出租,一套自住,自住的房子刷刷立邦漆,卫生间装修的很好之外,其他区域都用软装自行分隔功能,整套房子装修费用差不多是穷女友一个月的房租,看起来却也温馨,起居室里放着两瓶美加净,分别是护手霜和保湿露,一瓶妮维雅化妆水,无它。
我描述以上的情景并将它们与主人一一对应,无非是想告诉你,大钱虽然不是省出来的,正确的消费观却能改善你的财务状况,而这点恰恰是大多数女人容易忽略的问题——不是苛俭到鸡毛蒜皮就是奢侈到用明天透支今天的大牌化妆品,两个极端,懂得平衡的女人才最聪明
我当然不能说我的穷女友不聪明,她学富五车,但事实上,她知道离岸价格、懂得吉芬商品是什么、了解边际效益理论,却敌不过那位富女友的唯一一则“拿铁理论”。
富女友的理论来自美国大卫巴哈(David Bach)的畅销书《自成百万富翁》(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书中指出,如果能省下每天为星巴克拿铁和小蛋糕掏出的5美元,几十年下来,就能成为百万富翁。后来这成为了广大上班族每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因此被我精明的富女友引用过来。
当我知道这个名字美妙(要知道拿铁是我的最爱)内容神奇的理论,不禁开始想要在自己身上实践一番,仔细算算,我每天会喝咖啡,如果一天只需要一杯咖啡,可是我莫名其妙的喝了三杯……又譬如化妆品,明明觉得Dior家的护肤实在是鸡肋,却在每每听同事说“最近又新买了娇兰的御庭兰花,样子超豪华”之后动心,看到新的都买,其实,不止多余的就是欲望了,效果更是差强人意。如果说两个人,现在都是25岁,甲每天喝一杯10元的咖啡,乙每天三杯,多了2杯想要而不需要的。那么20年后,甲就比乙多了50多万的退休金,这50多万只是定存复利的,还不包括投资的.这个时候甲就可以在45岁离职,而乙就只能继续受老板气。
而事实上我的穷女友与富女友每天的花销差别当然不止一杯10元的咖啡这么少,而最后的结果,在根本不需要20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显示出差别—我有一位为高权重、每月账单还不清的穷女友,还有一位白手起家、在小区经营着一家小花店的富女友,就是这么简单。
“在这金融海啸的年代里,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富女友的事业成就是靠不停的总结回顾得来的,她的优点是能看到问题并愿意去解决。上个月的下午茶会之后,富女友对穷女友说,你终于开始明白“只买对的,不买贵的”的道理,就像我的花店总之一样么,寻求价廉物美的东西其实是美德。我们可以试试看,那,就譬如从护肤品开始,你的Dior其实不怎么样,你承认的吧?皮肤底子不错,如果你购置一套我那个“美加净×2和妮维雅×1”的家当,只要你不懒,并能坚持不买别的,过了半年,我不只能保证你的皮肤一样好,更能保证你的账单少很多。
半年还没过去,现在为止,只过了两个礼拜,我的穷女友写mail来跟我说,发现最近钱包里的现金停留能力很高。其实,无论是实现从一天一杯咖啡到百万富翁的“拿铁理论”还是实现从繁复浪费到精简实用的“化妆台理论”,财商靠的不是省,性价比的准确判断是重点,而这“性价比”指的,不止是性能和价格的比重,更多的是性能和价值的比重。如果你是个够聪明的女人,我相信你能明白我在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