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沃森回家宣布:公司要改称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小沃森当时正站在客厅的走廊上,心想:就凭那家小公司?那个正在卖咖啡研磨机和屠夫用的磅秤的小公司?
这是1924年的事。包括小沃森在内,谁又会想到,IBM今天会变成一个与咖啡研磨机和磅秤完全没有关系的国际商业公司。历史证明,使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并不在于它从事什么行当。用吉姆.柯林斯的话说,“3M并不用黏合剂、研磨剂来定义它的使命,而是永远寻求用创新方法解决未解决的问题。这个使命带领3M不断地进入广泛的新领域。”
今天,IBM甚至已经不再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很久以前,IBM就把硬盘业务卖给了日本人,不久前又把个人电脑业务卖给了中国人。IBM把自己的M(机器)一刀剁掉,只剩下IB(国际商业),但他仍然是IBM!
大家都知道壁虎。壁虎在砍掉尾巴之后,会很快适应过来,长出新的尾巴,继续生存。许多做大做强的企业,都会患上大企业病,尾大不掉,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IBM敢于一刀断掉自己的尾巴,重新活出一个自我。让人们以后再提到IBM时,不敢再轻言他是干什么的。因为说出来就是错:咖啡研磨机和磅秤不是IBM,硬盘和个人电脑不是IBM……摆脱了所有这些之后仍然存在的,才是IBM。
中国传统企业在学习IBM的时候,对他最深的印象,总是做大做强。不错,IBM既大,又强。但当IBM挥刀把做大做强的M砍掉,敢于让自己不是“自己”时,我们发现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品质,这就是做活。
什么叫做活呢?做活就是适者生存。IBM要去“适”的对象,就是需求。适的过程,就是随需应变。在IBM的历史上,基本信念曾有三个。1993年郭士纳接手后,把原来公司理念中放在最后的“最完善的客户服务”改放在了第一位,并以此作为核心竞争理念。
也许是1924年那个更名的夜晚给小沃森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他后来总结道:一个企业组织如果要应付世事不断变化的挑战,除了“基本的”信念之外,企业在向前进时,必须准备改变本身的一切……组织中惟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应该是它营业的基本哲学。
随需应变,可以说是IBM那个不变的核心,是作为生存之道的“适”的高度概括。
耐人寻味的是,达尔文当年没说过大者生存、强者生存,不象我们现在许多企业想的那样,以为“做大做强”就安全了;达尔文提出的是适者生存。恐龙当年实现了今天某些企业的最高理想——做大做强,但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结果惨遭淘汰,说明做活的重要。
做大做强是工业时代的企业标准,做活是信息时代的企业标准。在一个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时代,企业不光要追求做大做强,还要加上做活。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大象既大又强,一旦跳起舞来,就会象IBM那样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