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十年中的互联网精英

王朝电脑技术·作者佚名  2008-11-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物》杂志第11期封面:这十年,“一网打尽” 策划者语 做会计的母亲与记账本、算盘(计算器)打了一辈子交道,本以为像她这样古老的行业再没有新的惊喜,然而电脑和互联网的入侵,如一场龙卷风,把她原本井然有序的办公室、一板一眼的工作程序全盘打乱,连临近退休的惬意心态也随之一扫而空。

但是,焦虑之后便是转机。对母亲来说,龙卷风之后就是春风。在她心不甘情不愿地跨过电脑的技术门槛后,互联网带给了她“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缤纷生活。即时聊天、视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母亲的生活就像打开了一扇阿里巴巴的玄妙之门,多彩得让门外的父亲垂涎万分。

回顾改革开放这30年,扪心自问: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第三个十年的主角,无疑是“互联网”!

在我看来,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恰是“改革开放”的最佳代言人。此话应该从互联网的革命性说起。

互联网体现的“改革”精神不仅是来自它自身的技术革命,更体现在它对诸多社会规则和理论的挑战与贡献,比如经济。“互联网范围经济”理论的提出推翻了过去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推动“工业革命”的经济学体系,“信息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阿里巴巴的创建人马云,正是“范围经济”最大的拥趸者和受惠人。今天,互联网就是一个大仓库,全人类共享这个基础设施;今天,计算机就是一个大仓库,在软件上管理1个人与1000个人的成本,差别微乎其微。

互联网重新架构了我们的生活

网络媒体走向平民化的速度远远超越其他媒体。它席卷而来,让《纽约时报》这样金不换的招牌都不寒而栗。从产生到拥有5000万受众,报纸用了50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了4年。在普及的同时,互联网的低门槛将报纸硬生生逼向精英文化的角落,“精英”意味着高端,也意味着小众。

心理学家说:人类的伟大,“不是在我们‘读什么’,而是我们‘怎么读的’!”然而“怎么读的”已被李彦宏所创造的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彻底改变。网络媒体不只“提供信息”,也会“改变我们处理信息的过程”,自从有网络以后,我们思考的过程被改变成“扫描机”,浅浅地刷过一遍。假如你无法念完张爱玲,怎么让书里的每一幅风景进入你的血管;假如你没有读完金庸,怎么让书中的力量穿透到每根神经!

互联网的“开放”则体现在它的包容上。古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互联网的包容性正是他迅速膨胀并继续壮大的奥妙。《纽约客》曾刊登过一幅著名的漫画,漫画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只狗。”这是互联网包容的极端表述,自然也是它表现出的天使之外的另一张魔鬼的面孔。

在互联网“包容”的大怀抱中汲取温暖的,除了魔鬼、狗之外还有网络文学、博客这样的通俗文化产品。“囧”字的出现让仓吉傻眼,它是汉字中象形文字的雏形,只是可惜了我们的祖先将汉字由简变繁,由繁化简,折腾了一轮,又回到了圈圈叉叉……

对于个体中国人来说,互联网的“开放”让我们了解世界,与各个国家的人在诸如“QQ群”这样的会客厅里喝着下午茶,评论着公平、正义和民主或者聊八卦、妈妈经和少年闲愁。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景阳岗上的一只老虎,足以引来n个打虎的武松。

而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互联网的“开放”,是一条可以后来居上的跑道。由于技术和资源的共享,我们最初设定的许多“赶超”目标显然是可以被触及甚至超越的。这样的远景让疲于追赶者无比欣慰,既然如此,或许我们还有重新制定规则的权力,不是吗?

难怪中国的互联网精英比传统企业的领袖们更积极、更自信、更野心勃勃!

有人说,如今包围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其实就是一张蜘蛛网,织网的蛛和被网住的虫都已经无法离开。

2007年底,本来是香港作协邀我去作一次讲演,本来是一次百分百的文学活动,本来会场里坐的都是诗人、作家、文学先进、文学前辈,本来当此之时好像这世界上只有文学再无其他。我讲童心和童话,前辈曾敏之发言说,他想起了很久以前他写童心的诗,前辈诗人郑愁予站起来朗诵诗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讲及安徒生、小王子……我看着一个个作家学者站起来抒发童心,感觉着噼噼啪啪春笋的发芽,童心的发芽,感觉着这个世界又好似童心总动员。但是,这个只有文学的世界,突然刮起了一股旋风。

因为我讲起了马云的童心!超级顽童——马云

《人物》杂志 文/陈祖芬

一位美丽的小姐急急走来,探出同样美丽的脖颈,用更加美丽的声音对我说:“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马云那阿里巴巴的股票别跌下来,我们可是都买了阿里巴巴的股票了!”

记得媒体报道,去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到香港上市,联交所在早间15分钟,交易系统就因买卖活跃,用户堵塞,出现慢机。港交所宣布将斥资4.5亿港元改造交易系统。

在我看来,马云就是童话,阿里巴巴就是神话。2008年1月12日,在杭州大剧院举行2007年度十大风云浙商的颁奖大会。我摘几句介绍马云的颁奖词:“他用一个源自神话的名字,创造了互联网界的一个神话。”“不仅让中国民企首次触动200亿美元的标线,更创造了4000个百万富翁携手共富的风景。”

媒体说上市后的阿里巴巴是个“上千富人帮”。那么我看,9年前阿里巴巴在杭州起家时,几近“丐帮”。

克林顿没去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员工8000,平均年龄27岁。

马云和克林顿已经聊到午夜了。

马云心想,克林顿晚上9点来钟刚到杭州,一路坐飞机很疲劳,怎么还不累呢?

已经是午夜12点了,或者说9月10日的凌晨零点了。到12点零1分的时候,也就是9月10日的第1分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下榻的总统套房,突然灯灭了。

灯灭了?克林顿的房间灯灭了?!然后,总统套房的门自己打开了。

一盒点了蜡烛,跳跃着烛光的蛋糕,由克林顿的助手们捧了进来。

克林顿站起来对马云说:生日快乐,杰克!

杰克是马云的英文名字。杰克·马这才想起,10日是自己的生日。克林顿和助手们一起为杰克唱起了生日快乐。后来,马云对我说及与克林顿聊天的时候,克林顿的神情让你感到,你是他现在最重要的人。对人的尊重,这是克林顿的一种魅力。

而我想,能够感悟这种魅力的人,同样是有魅力的。

克林顿对马云说:杰克,你到纽约一定要找我!

克林顿是被马云请来杭州作一次演讲的。

克林顿演讲的魅力和酬金,都是世界级新闻。9月12日的《经济观察报》有文章介绍拉斯维加斯的成功营销,说“它推销的不是‘观光’,不是‘赌博’,而是‘借口’”!比方召开5000人的大会,有一个能使众人云集的理由:可以请到克林顿来饭店演讲。

克林顿应邀到杭州,到马云主办的互联网世界的“西湖论剑”来演讲,不收费。

这是2005年9月10日。我参加会议前习惯去洗手间,会议期间就不用出来了。尤其这天有克林顿的演讲!我去洗手间后冲将出来,一下刹住了。因为,前边,离我不过1米多的前边,悠悠地走着比尔·克林顿。

前后左右有七八个高大保镖。而克林顿如此优雅地走着,好像那前后左右是无人之境,好像他只是在纽约州西切斯特郡自家宅邸的草坪上散步。

都是走向“西湖论剑”的会场,我跟着走上西切斯特郡的草坪——我只好也优雅起来。我又不能冲到他前边去。

马云跟我说,在达沃斯开世界领袖分会时上街随便走走,一抬头就是一个领袖。他多希望有一天杭州也像达沃斯。

那么,至少在9月10日的杭州,我一抬头就看见一个克林顿。

马云上台介绍克林顿总统时,说正式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推广互联网,这位为互联网作出如此多贡献的人,把世界上所有的人连接到一起,他就是——比尔·克林顿!

克林顿讲到互联网使信息民主化,让全世界的人走到一起,是互相合作的工具。海啸袭击东南亚的时候,美国有1/3的人捐款,一半是通过互联网捐助的。讲到世界上大多数问题,是没有分享造成的。没有分享信息,没有分享教育,没有分享医疗,没有分享责任,没有分享技术,没有分享价值观,没有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

克林顿用很大的篇幅讲环境和能源,说节能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说如果他是年轻的中国企业家,他一定从事太阳能行业。

在场的一些听众高高举起克林顿的自传。克林顿说如果没有互联网,他写这本书要多花两三个月。政府为互联网提供一个法律的框架,互联网就是企业家的乐园。

克林顿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使中国更平衡地崛起,有一个更稳定的环境。他向举起他自传的听众们说,一会儿他给大家签名。

克林顿在演讲中,提到明天,是“9·11”。

第2天,9月11日,杭州各报都报道了克林顿的演讲。但是我奇怪怎么都漏了一句在我看来最关键的话:杭州是他遇到的最美丽的城市。

难道是我听错了?可是我的记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这句话。

克林顿演讲的魅力,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尤其他不当总统后对艾滋病、对世界贫穷地区孩童的投入更广为人知。不过我想,今日克林顿的魅力,或许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就注定了。那时,这个寻常百姓家的男孩就说:我要当美国总统。

没有人会相信这种疯话。

后来,他遇到了来自中国的一个叫马云的“疯子”,一个自称不I也不T的人居然要建互联网站。这两个人坐在台上对话的时候,一个好像天生的总统,一个是“无可救药”的顽童。但是两人能坐到一起,因为同样地有“疯子”的激情和创意,和观照天下的魅力。克林顿坐在沙发里,一条腿高高地搁在另一条腿上,在这种潇洒而不失优雅里,有一份主宰的自信,好像那沙发是他家里的,好像他一直就坐在这只沙发里。

马云把克林顿搬到杭州“西湖论剑”的这只沙发上,台下的杭州人,用各自的眼睛从各自的角度,看到了很多。

克林顿给读者一一签名后,本来要去阿里巴巴公司。公司总部在早上9点就把红地毯铺上了。总部所在的马路也实行交通管制。但是克林顿没有去。不是克林顿不去,是马云没让克林顿去。克林顿这是第一次来杭州。马云想,是杭州选择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选择了杭州。城市关照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要关照城市。克林顿就这么一点参观的时间,是让他看杭州还是看阿里巴巴?

杭州。

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位美国前总统来,这于企业,是怎样的宣传!

说得更白俗一些,是怎样的广告。但是,马云说没有杭州就没有阿里巴巴。马云带克林顿走到湖滨路走向西湖边。克林顿说:这是不可思议的美丽!克林顿推开保镖,走向热情的杭州市民。

马云说:我只有感谢时代

马云从不觉得自己成功。后来有一天,马云突然意识到,如果阿里巴巴从地球上消失,那可能至少有50万中小企业面临破产或倒闭,原来自己做的已经不是普通的事情。

2005年8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北京参加一次活动。坐在他右手边的,远看很卡通,近看是马总——阿里巴巴的马云。

常常听到有人叫“马总”,在我听来这近乎一个贬义词。姓马做老总的人,全中国不知有多少。姓马叫云长相卡通做事神通的人,只有一个。

1988年底他在美国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突然蹦出4个字:阿里巴巴。他立刻问餐厅侍者,知不知道阿里巴巴?侍者笑:芝麻开门!马云迅速走上街,连连问了五六十个不同肤色的路人:你知道阿里巴巴吗?每一个都告诉他:芝麻开门。

阿里巴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运气、财富和善良。善良的阿里喊了芝麻开门,发现财富后是分给大家的。如果想做一个全球化公司,就需要一个这么响亮上口的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

2003年7月布莱尔来中国会见商界精英,点名要见“中国的马云”,因为阿里巴巴“正在改变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

阿里巴巴的营业额做到1个亿的时候,马云非常高兴地去了日本。日本的一位老总向他感叹自己这年的生意做得不好。马云问他多少?他说才200个亿。马云说200亿日元?他说200亿美金。

马云大惊。心想自己做到1个亿已经感觉大好了,人家做得不好还200个亿!然后又鼓励自己:人不怕有差距,就怕不知道差距!

马云告诉自己:人要脚踏实地的在杭州,但是脑袋要伸出杭州去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2000年7月,《福布斯》50年来,第一次把中国企业家做封面人物。《福布斯》的文字介绍是:“凸出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而笑,拥有一副5英尺一百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样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我不能不佩服《福布斯》首推马云的眼光,不过我并不认为马云与拿破仑有什么“瓜葛”。

最多的一种说法是,马云是外星人,所以他能做成地球人做不到的事。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是美国电影《ET》里的电脑三维设计。马云的形体轻灵、快捷,倒真像是用电脑绘制的。他看着克林顿优雅地走路,转一个身要5分钟——这是把克林顿的转身变成慢镜头,他不无惭愧地自嘲:自己走路像风一样,呼地到这里,呼地到那里。

他穿一件苹果绿的衬衫,着一条乳白色的长裤,一个学生头,一条没系好的鞋带拖在地上,足不着地地快步走上讲台。笑起来,先是眼睛闪亮着,然后整个脸笑成一团,五官全化进笑纹里。我想起一两岁幼儿,大笑起来就是这个样。或者在台上,笑得双脚举起,人从椅子上弹起,感觉他有轻功,身体可以离开椅子在空中悬着,笑够了再落座。

如果用性情中人来说马云,都俗了。马云就是一个阳光男孩。

马云与英俊无缘。世上英俊的人多,可爱的人少。

马云从小痴迷两件事,一是英语,一是武侠。他的英语使他在世界上通行无阻,2001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他为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2001年10月,美国亚洲商业协会又评选马云为“商业领袖”。他熟读金庸的武侠,他的阿里巴巴公司办公室,全是武侠小说里的武林圣地:“光明顶”、“达摩院”、“桃花岛”、“罗汉堂”、“聚贤庄”、“半山亭”、“侠客岛”等等,甚至洗手间叫“听雨轩”。他那叫做“光明顶”的会议室,挂着金庸书写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阿里巴巴在淘宝网的员工人人给自己起一个金庸小说里的名字,好人的名字。但是“危机”开始了——好人的名字用完了,只剩坏人的名字。

2000年金庸来杭州讲课。马云见到金庸,兴奋莫名,与金庸谈金庸小说里的武功招数、围棋流派等等等等。事后马云才觉得大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在大侠面前这么一通说,倒好像金庸的小说都是他马云写的。

可爱不过马云。

金庸说马云长得像武侠片里的人。徐克说马云能当武侠演员。听说他曾经想让马云演《笑傲江湖》里的角色风清扬。曾经有媒体爆料说,张纪中开拍《碧血剑》,要马云演一武林高手,那个挂山羊胡、着八卦袍仙风道骨的华山派掌门人。2005年9月21日的《上海壹周》用通栏大标题打出“‘阿里巴巴’试演金庸大侠”。关于阿里巴巴演大侠,阿里巴巴当时那800万会员、那每日增加的13000名新会员,还有关注马云的无数网民,开始网上投票,看马云适合演哪个角色。张纪中的这部《碧血剑》用不着炒作已成媒体热点。

不管马云到底演不演金庸小说里的大侠,我看到的,是一份单纯,一份天真,一个武林中人,一份始终不渝的侠情。

我在马云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一张几个人倒立的照片。只看清举得高高的光脚丫,看不清倒挂的脸。我问马云这几个人里有他吗?他说有。再一看,没有。我说你倒立一定没问题。他说他是高手,非典时期公司一直坚持工作,又不能外出锻炼,他就让淘宝网员工全部练倒立。有时一排15个人倒立起来。他说他要让大家能逆向思维。倒立着看世界,有些事情就不那么可怕。马云说他很想去山洞寻找武林秘籍,他这么说的时候,已经找到了“武林秘籍”——他的B2B电子商务网站。

我有个梦想,马云说:创办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他以匹夫有责,天下己任的侠气,演绎新武侠精神。

我说一个人同时痴迷英语和武侠,实在很鲜见。

他说这就好像两种完全不同的武功的对撞。

于是我在视象里看到对撞时的火星飞溅处,迸发出一个世界未来领袖级顽童。

他说他只是运气好。如果早生10年,他什么也做不成;如果晚生10年也就轮不到他来做。“我只有感谢时代。”

克林顿来杭州“论剑”的那个9月9日,我看到《钱江晚报》刊登联合国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15年来上升20位,是20年来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创造进步最快的人类历史。

生逢其时运气好。

我忽然想起哈佛大学商学院两次把阿里巴巴选为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哈佛教授真可以来杭州看看,这位5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的CEO,原来就这么浪漫,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热气腾腾,就这么阳光灿烂!

那么,阿里巴巴这个MBA案例,或可叫做:阳光男孩是怎样创造经济奇迹的,或者叫:经济奇迹和阳光的关系。

世界著名顽童

2008年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举行,主题是:“合作创新的力量”。当然,今日世界的诸种问题需要用合作用创新来解决。一听播音员说起达沃斯,我立即想起的是——马云。

马云早上起来,经过隔壁房间。那门口怎么站着两名保镖?马云不由往大敞着的房门看进去,那里正站着马哈蒂尔,马来西亚的总统。

马云走进会场洗手间,一抬头,眼前正站着索罗斯。在饭店、在街上,随便走走迎面就可能是比尔·盖茨。

这是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领袖分会。2001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推选马云为100名世界未来领袖之一。从此马云年年参加世界领袖分会。当然,马云会晤越来越多的领袖,已经不仅仅因为达沃斯了。中文翻译名字最后一个字为“尔”的,有布莱尔、比尔(克林顿)、戈尔、鲍威尔等。后来我在马云办公室外的会客室“光明顶”里,“会见”了各位“尔”,觉得好像从金庸小说一步跨进了联合国。

如果把时光拨回去,拨到1978年,杭州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外国游客,住进香格里拉饭店。杭州人看着外国人新鲜。一个十二三岁的杭州男孩,天天清晨5点,就骑车45分钟,到香格里拉门口等外国人。不过他不是来看新鲜的,他希望能给外国游客当导游,不收费。

不收费,但是有收获——练英语口语。这个瘦小的男孩,蹬着一辆破自行车,请老外在他的后车座上落座。老外坐上这样的免费旅游车,听着小男孩用稚气的英语介绍西湖,不觉心生爱怜。有的老外第二年又来杭州又住香格里拉,清晨起来看见门口还是站着这个小男孩,产生一种幻觉,好像自己并没离开过杭州,连门口这个小男孩也依旧依旧。第三年,老外又来了,不觉大惊:你还在这里?你这个小孩一定有出息!

有一位外国老太太对小男孩说:我想给你取个英文名字。

小男孩瘦削的脸上,唯天庭饱满,如果画漫画,可以画成天庭占去半个脸,然后是一对圆圆的眼睛。小男孩一笑,眼睛亮亮地流淌着笑意:好啊!

老太太说,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想把我丈夫的名字给你,他叫杰克。

杰克?又响亮又简单,很好。从此小男孩的英文名字叫JackMa,一直用到后来他去达沃斯和世界领袖们交往。而《福布斯》介绍杰克·马,还是说“顽童模样”。

我问马云,他十二三岁时天天5点跑去等老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劲头去学英语。马云那饱满的、充满了智慧的天庭,恨恨地想了一下,终于也没想出来“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英语。”

简简单单的一个“喜欢”后边,是他八九年的坚持。每天5点起床奔向香格里拉,当完导游加翻译加自行车司机之后,要准点赶去学校上学。

小导游马云帮助过的外国游客,或者说帮助过小男孩马云学口语的外国游客,很多成为马云20多年的朋友。他说8月11日宣布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正忙的时候,一位20多年的外国朋友来了,马云只好让妻子陪他们逛北京。去年一位他20来年的朋友在澳大利亚去世了,马云赶到澳大利亚。

《福布斯》把推上封面人物的首位中国企业家概括为“顽童”。我也认为马云的个性里,一直有两个字,一个是“顽”,一个是“童”。

他做的事往往超出常规,甚或无轨可接。他现在把阿里巴巴的歌唱响了,他的任何动作,都被叫做新闻。但他原先只是一个快乐的青年,他的奇想、独行便被叫做疯子。

上个世纪80年代,他在六公园办起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后来又办起了杭州第一家翻译社,叫海博,月收入700元,月支出2000元。不过海博现在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1995年,一家中美公司请马云到美国为他们翻译。马云遭绑架,什么都丢了,孑然一身在拉斯维加斯赚了600美元,然后买机票去西雅图看朋友。朋友家里有一台电脑。这是马云生平第一次和电脑零距离。朋友让他按键,马云不敢:按坏了,得赔多少钱呢?朋友说你想搜索什么吗?马云说,你就打上“啤酒”两个字吧。

于是一个个啤酒品牌出来了,美国的,德国的。

没有中国的。能不能,帮助中国的公司,为世界所知?

疯了。

1995年4月,马云在杭州成立了中国黄页网站。这是国内最早服务企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而马云,不懂电脑。用他的话说,叫做:不I也不T。没有人看好这个不I也不T的人能开创IT业。

而马云常说:不被人看好是一种福气。因为没看好,大家没有杀进来。大家都看好的东西就轮不到我了。

1999年2月,马云参加新加坡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马云说:需要互联网的是小企业。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1999年3月,马云创办阿里巴巴这个“穷人的世界”,就在他杭州家中。一百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屋里忙着20来个穷小伙,地上扔着睡袋,谁的眼皮撑不开,谁就钻睡袋。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并购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公司雅虎的中国全部资产。马云的工作平台,从杭州延伸到北京的雅虎中国。现在没有人说马云是疯子,现在阿里巴巴在8月11日,在阴历七夕,在中国情人节联姻雅虎的消息,铺满了所有的报纸。

雅虎向阿里巴巴投入10亿美元的新闻,也让马云的邮箱爆满——那么多人告诉马云怎么用这10个亿。马云不得不在网商大会上,请求大家不要再发很多Email教他怎么花钱。

我想起马云说过:网络这个东西不要想得太清楚了,想太清楚了就干不好了。

我忍不住问马云:你现在还是不I也不T吗?

马云清晰而准确地说:我现在还是不I也不T。因为总是有更多的人不I也不T,我得代表他们的利益。互联网最终要便捷地为所有不I也不T的人服务。其实我对技术一直没什么兴趣。而且,I do the talk,you do the work. 可不,我想,CEO的本事,就是会用别人的脑袋。

金庸金大侠2000年来杭州参加第一届“西湖论剑”。会上个个是互联高手。金庸笑对马云说:你最不懂技术,但是我知道你最有希望。然后就给马云写了幅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之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2000年9月于阿里巴巴宝洞金庸”。

马云还是不I也不T,马云也还是一个平常的杭州人——他说最痛苦的是平民不把他当平民。他对崇拜他的网商们说:Be yourself!做你们自己。马云一直是因为做马云自己,才做出一个水泥人生——“我是水泥,我的工作就是把大家黏合在一起。”马云说。当然,他指的是卖方和买方,是中国中小企业与世界市场。

他要黏合出一个中国创办的,令世界骄傲的公司。

然后呢?然后他要写《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

听他这么说的时候,不要忘了,他是世界著名顽童。

后记:2008年1月中旬马云在台湾演讲,讲到他老有危机感,总觉得,今天很痛苦,明天更痛苦,后天很美好。大多数的人会死在明天晚上。要坚持撑下去,随时准备明天会有更倒霉的事发生,那便可能看到后天的太阳了。

有一次我在杭州对他说,你的名字叫马云,你原来是天马,天马行空地做起B2B,现在你是飞马,飞马入云。他说他知道他这马是踩在云上的,如果踩空一脚,就会掉下来。人跑得越高,风景越好,空气也越稀薄,可以共同思想的人也越少,压力就越大。也没有心思看风景了,只有思想着怎么上,因为现在这么多人一起在做事业。这个企业是杭州的,是中国的,我毕竟不想犯致命的错误,我是要把电子商务的前景往前推一步。我喜欢阿甘,不过我和他又不一样,因为我代表阿里巴巴几千名员工的梦。

我想起马云说过:我是聪明人里边的笨蛋。方兴东:远去的博客江湖

《人物》杂志 文/薛芳

“博客”这个词的出现,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方兴东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方兴东,浙江义乌人。9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IT研究、分析和评论,出版《IT史记》、《博客》、《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专著;博客中国(现为bokee)和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共同创始人。

方兴东其人,温文尔雅。或许因为个子太高的缘故,稍微有点驼背。白衬衫,戴眼镜,语速极快。他性格直率、骄傲,非常自我,在博客中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均极其显明地打上了方兴东性格的烙印。

“博客教父”这个称谓,曾带给方兴东无与伦比的荣耀,也曾带给他非同一般的争议。在以功利为导向的社会价值观里面,都在以成败论英雄,而方兴东的价值在于移植、开拓了一种新的话语权模式,并让它在本土生根发芽。

方兴东本人的状态一直是忙碌的,且心存希望,寻找着互联网的下一座金山。套用中国纪录片之父吴文光的话来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和整个中国一样,“都在一种江湖的状况里面,而我们也只是在路上,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契 机

宿命把博客这面大旗交到方兴东手里,是极其偶然的。

1996年夏天,应朋友的邀请,刚刚考入清华攻读博士的方兴东,从一篇关于戴尔公司的文章入手,边学边写,一头扎进了IT圈。

1998年,微软在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方兴东的注意,比尔·盖茨也频频访华,到处宣传,俨然一副中国软件业园丁的架势。

当众媒体在讴歌微软给中国带来商机无限的时候,方兴东从中看到的却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中国的软件市场,危害中国软件业长远发展的事实。

“我一直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所以让我的思想有很多质疑的成分,当时大家对微软欢声一片,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意识到一枝独秀的微软会给中国的软件业带来什么。”方兴东笑笑。

1999年3月,《“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一文横空出世,一夜之间扭转了“维纳斯计划”在中国的命运,成为目前为止中国IT史上最有影响的文章。两个月后,方兴东将他两年来的研究所得和一些后期作品以及部分别人的作品组织成《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

方兴东一举成名。对于这一年,方兴东说:“用农民的行话来说,托老天的福,收成不错。”

2002年7月6日,一个普通的周末,成了方兴东一生中不寻常的一天。

这天,他将《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两篇稿件发给8家有着长期关系的网站和媒体。一两个小时后,他的文章陆续登了出来,大都在重点推荐栏目上。再过一两个小时,这些文章却令人惊讶地陆续消失了。

方兴东立刻打电话给新浪总编辑陈彤,得知是微软公关部以广告为要挟向这些网站施加了压力。方兴东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瞬间失去了阵地,这多少让他觉得可笑又可悲。

瞬间,方兴东失去了话语权。这是他进入IT业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强大”的封杀。当时的方兴东很感慨,然而现在回想起那时的经历,显然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生活正剧。

也是在那一年,互联网开始回暖,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赢利。

机会这时叩响了方兴东的门。在杭州参加会议时,他遇见了一位研究新媒体的评论家孙坚华。孙告诉方兴东,国外有一种专门的网站,叫Blogger,自己写了文章可以自己放上去,他给方兴东看了自己的博客。

第一次看到博客网站的方兴东,对博客并无多少好感,觉得这东西模板小气,汉字贴上去,字迹很小,也看不清楚。可是,到了晚上,方兴东忽然意识到,博客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网站形态。

回到北京后,方兴东和后来担任博客网总裁的王俊秀通宵达旦地讨论、收集资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推出了博客中国的雏形。

“博客”这个词是方兴东和王俊秀一起碰撞出来的。首先是发音上和Blog相似,而“博”有精英化的意味在其中。

这两位博客中国的创建者还发布了《中国博客宣言》,他们将博客比喻成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宣言的最后,方兴东高呼:“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

在方兴东高呼博客万岁的时候,业界给予博客这一新概念的却是漠视。方兴东写了一篇预测互联网未来发展、预言博客即将崛起的文章给两家著名报纸,对方都认为这是方兴东为自己新公司进行的一次商业炒作。

同年,中国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郭晓雷用200多元单枪匹马架起了Blogbus;几乎是同时,远在杭州的胡之光被仍在读大三的季华所开发的网站Blogcn吸引,随后学商业的胡之光又叫了一个朋友,组成三人小组,于是“中国博客网”诞生了。

尴尬崛起

创业初期总是一部艰苦的奋斗史,博客中国也不例外。从服务器到带宽再到编程,都是朋友们在帮忙。最初的200个用户是方兴东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拉来的。那时的方兴东坚信,互联网的未来不在技术,而在于每个网民角色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这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方兴东眼中的blog是个终结者,像来自未来的钢铁战士,摧枯拉朽地消灭一切。书写blog对人没有身份、专业领域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草根、自由文化的一种代表形态。

博客中国最初主要邀请IT业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专栏写作。因此,业界认为,受它启蒙的中国网民在使用“博客”一词时,往往容易把博客的价值等同于网站隐含的精英化信息。

博客网站诞生的第一年风平浪静,知道的人并不太多,草根阶层并不了解。不过2003年木子美的“横空出世”,让博客名扬大江南北。

2003年上半年,方兴东去广州出差,一个好朋友问他,中国最有名的博客是谁,“除了我还有别人吗?”方兴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也正是那次,方兴东知道了木子美的名字,但他并未给予太多的关注。

“2003年11月11日一早,打开博客中国(blogchina.com)的页面突然变得非常缓慢。首页还可以打开,但是想打开文章就奇慢无比。尤其是进入后台上传文章,根本无法成功,致使所有博客都无法登录上传文章。”方兴东回忆道。

方兴东刚开始以为是系统出了问题,后来才发现,是因为访问量增加了10倍!原来,三大门户都在头版重要位置推荐了关于木子美的文章。

“在几乎无法登录的情况下,博客中国11日的访问人次达到了11万之多,几乎比平时上升了一个数量级(此前日访问量最高为1.9万人次),PageView也在37万以上,是平时的4倍左右。”

“精英们知道博客是因为我,而大众们知道博客却是因为木子美。”方兴东告诉记者。那一年,木子美和她的《遗情书》让众多网民知道了博客。博客就是以这样一种尴尬的方式走向了大众。

而对于中国的博客网站,在2003年,风险投资依然是个遥远的问题。

而在国际上,2003年,Google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商Blogger.com,上市后市值迅速超过500亿美元,并带动Blogger.com进一步发展。Google此举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风险投资商一颗定心丸。

木子美出来后,博客领域又先后出现了竹影青瞳、流氓燕等人,这使得博客广为普及。“你的博客网址?”成为一时的流行问候。

就是在这样一群人的推动下,博客在中国开始全面地、大踏步地向草根阶层走来。与此同时,此浪潮也引起了一直苦于找不到下一波互联网新浪潮的风险投资者的关注。

2004年上半年,经常去博客中国浏览的软银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羊东给方兴东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两人开始见面。一个月后,软银亚洲向博客中国注入50万美元。这笔小投资拉开了博客中国融资的序幕。

而在那一年,胡之光的中国博客网也拿到了风险投资。7月,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 看中了Blog在国内应用的光明前景,也对中国博客网的三人团队充满信心,向他们注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胡之光称“金额大于博客中国的100万美元”。

一年后,2005年9月8日,博客网宣布获得包括软银赛富、GGV在内的4家VC的1000万美元投资。此次融资成功后,方兴东把刚刚商业化一年的“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

作为博客网投资人,软银亚洲赛富基金中国区负责人阎焱表示,希望博客网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其他哪一个行业,每月连续增长超过10%。”

但那时的博客网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赢利模式,软银等投行大把的资金砸向博客,是因为他们相信,互联网行业未知的金矿太多了,这一点在几年前早有印证。

博客网迅速飙升的用户数字,在投行看来,定然充满财富的诱惑。2002-2005年,博客中国始终保持每月30%以上的增长,从来没有停顿过。而那一年,博客中国全球排名曾到过60多位。

拿到融资后的方兴东,似乎就开始了自己和自己的博弈。

在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前,方兴东在西安交大读完了大学和研究生,那7年时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他的诗写得有模有样,鸟、父亲和土地、女人、瓦蓝的蓝、被卷起的树荫和大朵大朵砸下来的云都是他诗里的意象。

“在西安,我找到了诗歌;在北京,我找到了IT。诗歌使我发现了自己;IT使我成就了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诗歌的本质是孤独,IT的本质是喧嚣;诗歌可以进入一个人的骨头和血液,但是IT只能停留在一个人的外在的生活。”

这段独白式的文字可以作为方兴东日后在处理博客网事宜时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和高调的注解。

“我拦住一棵树,要与他平分高度”。(方兴东诗里的句子)这是方兴东在西安交大静谧的校园里,灵魂里勃发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被方兴东用来向众门户网站进行挑战。

当他在北京世纪坛广邀嘉宾和媒体,隆重宣布“博客时代的来临”,宣布“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时,不仅把资讯业最强的新浪直接当成了对手,更让所有人知道:博客就是下一个金矿。

当“博客中国”导航条上的子频道不断增多,方兴东把自己的博客网置于与门户面对面竞争的境地时,其他几家专业博客网站也不甘示弱,高调宣布其庞大的融资和强劲的增长。

专业博客的高调,导致“狼来了”。

外患内忧

不到半年,新浪出手了。2005年9月8日,新浪高调推出Blog2.0的公测版,成为国内首家向专业网站“开火”的门户网站。很快,新浪以名人效应在博客领域进行了“圈地”运动。数字显示,短短两个月内用户已过百万。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强大宣传攻势的配合下,新浪邀请了众多媒体总编、人气网络写手、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精英坐镇评委,力推余华、余秋雨、郭敬明、吴小莉、张靓颖等人的博客以提升人气。

接二连三的,腾讯、搜狐、百度都成为方兴东的对手。之后新浪和搜狐都把博客作为一项战略业务来发展,要求每个频道都设置博客专员,倾全公司的资源以发展博客。

其实在博客中国创立时,新浪总编辑陈彤作为朋友给过方兴东不少支持,给博客中国早期的发展带来了帮助。但方兴东的高调宣讲“提醒”了陈彤。

以新浪为首的门户很快大获全胜。博客前五名里,再没有专业网站的身影。到2006年末,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博客力量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专业网站。门户博客最终取得绝对领先。

而方兴东无疑成了“行业罪人”,他的一些做法导致了专业网站的萧条。时任和讯总编辑的刘骏曾如此感叹:“你可以把那些话写出来、贴在墙头,每天睡觉前和醒来后在心里默念三遍,但为什么要叫出来呢?”

对此,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认为:“冲得太急了,很多业务没有想好就急匆匆上马。同时五花八门的商业炒作,不仅浪费了很多的钱,还把博客网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方兴东他们的问题不仅于此,在内部人员的管理上,亦有纰漏。

就在融资1000万美元后,博客中国大肆招兵买马,员工从40人快速扩张到300人。在任博客网CEO之前,方兴东的身份更多的是一名IT观察家和评论员,没有任何大型网站的运营经验,但却聘用了10个以上的副总裁。

快速膨胀导致失控,方兴东无力维持。“后期管理没有跟上,内部架构显得凌乱无序。”一位博客中国的员工一语中的。事实上,就连王俊秀也表示:“在管理节奏控制上不够。”

很快,博客网就出现了内忧,管理团队纷纷离职。

2005年,出现了这样一篇八卦文章,《博客内斗升级,高管接连出走,销售部集体辞职》,“2005年4月,产品部总监猛小蛇辞职;8月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安科辞职;10月初内容部互动中心总监麦田99辞职;10月底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吉鹏等离职……”这篇文章清楚地列出了所有离职人员的详细名单。

这份名单在当时的博客网总裁沈枫那里得到了确认。

不仅仅是方兴东遭遇了这一困境。与此同时,国内主要的博客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内部的暂时混乱。

可以说,由方兴东在国内首推的博客模式的确掀起了当时中国互联网的小高潮。然而创业者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博客中国在经历了2004和2005年的辉煌后,出现了大幅回落,甚至许多用户纷纷“挪窝”。

“这的确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博客中国是我一个人搞起来的,但要发展还需要搭建团队,我们在这个环节上失误了——经验不足,导致用户体验不好。”“这可能跟我本身性格有关。我以前是搞文学的,比较自我,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其实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方兴东毫不讳言。

美人迟暮

经历了内忧外患的方兴东痛定思痛。博客网进行了第二次转型。

2006年1月17日,方兴东终于决定对博客网进行战略转型,他将此次转型概括为“新生活方式”。

首先,从技术上,方兴东把当时最热门的web2.0技术,如SNS、RSS、Tag、BSP、P2P、智能搜索以及WAP2.0、IM(即时通)都集中了起来。但另一家博客网站BlogBus的CEO窦毅却认为,Web2.0应用技术结合这一模式并非创新,而是一种大而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未来博客的成功发展模式。况且,国外也有只应用一项技术就很成功的案例。”

正如窦毅所言,这个集结了web2.0所有优势的产品并没有给博客网带来突围的成功。

然后,在赢利模式上,方兴东制定的战略是——广告、互联网增值服务,电信增值服务和博客出版。但由于活跃用户的数量并不多,使得博客网在执行广告、电信增值服务等以流量为基础的收费模式时,面临窘境。

如此境况,赛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张林强说,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规模较小,销售收入尚不明朗,不足以支撑专业博客网站的生存。

而除了新浪、搜狐这样财大气粗的传统门户外,纯粹的博客网站每月成本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而赢利却屈指可数。

迟迟找不到好的赢利模式,又面临着传统门户的围剿,曾经在2005年轰动一时的专业博客网站似乎有点美人迟暮。

国内的情况与国际相比,更是冰火两重天。美国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日前发布了《全球博客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月独立访问用户数量超过10万的博主中,平均年收入可达到7.5万美元。

而今年7月,方兴东表示,目前,博客网正在酝酿将旗下的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据方兴东介绍,之前博客中国和bokee都指向同一域名,而分拆之后,这两大业务将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

跌宕起伏,注定了博客走的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方兴东试图把一些新兴的网络元素融合到他的博客中去,无奈中,渐行渐远。

今年是方兴东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第12个年头,他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谁知其中味,方兴东也这样问自己。方兴东借用一本书扉页上的词句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亚马逊时间等同于狗年。人类的1年等于亚马逊人的7年,这一点和狗完全一样。在亚马逊仅仅3年,我已经像一个老人了,背负着一生最强烈的狂热、倾慕、欢喜、放浪和忧伤,经历了最难以忘怀的日子,我像百合一样绽放过,像魔鬼一样疯狂过,爱过,恨过,天真过,无耻过……我从一种文明中穿行而过,孤独异常,悲喜交集…… ”

“最后,我像一只深爱主人的老狗,站在路边,望着车轮远去。但是,天知道,我是多么爱它,我再也不会像爱它这样,去爱别人。我站在这里,万分孤独,又无限深情,一个时代就这样去了,而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鬼魂……”百度李彦宏

《人物》杂志 文/张小慢

他毕业于北大、成长于硅谷、创业在中国。

他的“百度”中国网民几乎无人不知,而他本人,则显然没有他的企业那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足够低调。

现在,百度每天响应来自138个国家超过数亿次的搜索请求。“有问题百度一下”,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

百度的创建人,名叫李彦宏。

1987年秋天,19岁的李彦宏背上行李离开家乡山西阳泉,进入北京大学开始大学生涯;23岁,他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31岁,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如今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了解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方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从北大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专攻信息检索方向的研究生;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到Infoseek的工程师;再到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都一直专注于“搜索”这个关键词。

李彦宏做事总是出人意料:在留学期间就已经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业运作成败并写下了《硅谷商战》一书;在为商业网站提供搜索服务且占据了80%市场时突然决定转型做自己的搜索门户并将公司赢利模式改为竞价排名;在国内搜索市场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突然宣布百度要进军日本;就在阿里巴巴火爆IPO的过程中,他又决定公告天下百度进军C2C,目标直指马云旗下淘宝网。

深谙本土文化的魔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999年底,雄心勃勃回国创业的李彦宏在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时很是认真,他设定了三条原则——其一是要代表中国的文化;其二是要跟搜索有关又不能够太直白;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简单,中国人能听懂。最终,他从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获取灵感,并选取“百度”来作为自己初创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的名字。

创业之初正赶上互联网的泡沫破灭,很多人都对他摇头,包括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驱张树新也表示疑问:“你怎么这么过时,现在还搞搜索引擎,搜索都诞生好几年了。”但是李彦宏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他在母校北大资源楼的两个小房间里开始了创业,定位是搜索技术,业务是为其他网络企业提供中文搜索技术服务——这是李彦宏从风险投资商手里拿到首期120万美元投资的“概念”。很快,包括新浪、网易在内的国内主要门户网站陆续用上了百度的技术,百度借此收取一定数额的技术服务费。

即便是在拿到风险投资之后,也依然没有人想到这个一脸书生气的年轻人,会在短短7年后创造出中国概念股第一高位股价公司——2007年11月,百度股价突破400美元,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价最高的中国公司。美国《洛杉矶时报》的道恩·凯米尔勒夫斯基在他的文章中将这一原因归结为“百度以文化优势战胜Google”。他发现,百度按照中国人的网络搜索习惯,让被点击的搜索结果在新的窗口中打开以及提供mp3音乐下载搜索,这些都是百度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2002年10月,李彦宏召开了竞价排名业务全国代理商大会,使百度竞价排名广告突飞猛进;2003年李彦宏发起的 “9月营销革命”——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展开“竞价排名”付费搜索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更让百度取得了巨大市场反响;2004年9月,百度广告每日每字千金,创下中国网络广告天价。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由此李彦宏带领着百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更懂中文”一直是李彦宏展示百度优势的“撒手锏”。百度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办公区的会议室也都以“满江红”、“青玉案”、“庆千秋”等词牌名命名。李彦宏和他的团队策划了“精准”、“百度流量就是大”、“你知道我不知道”等几个广告片来宣传自己在中文上的深厚功力。事实上,除了让搜索引擎更懂中文,李彦宏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尽量满足网民上网的一切搜寻目的——甚至提供一直饱受争议的MP3下载搜索服务。

对于百度的成功,很多人归结为适应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的结果。李彦宏当然认同。如今百度的“贴吧”和“知道”两个产品同样紧贴本土文化。在“贴吧”里,搜索用户可以探讨“你是不是还会玩儿时的游戏?”甚至还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性别搜索到你想找的人。贴吧按话题分类,帖子数量高达数百万。在李彦宏看来,2005年6月推出的“知道”是百度另一个比较成功的产品,通过大众智慧解决了搜索引擎自然语言识别问题,使用户查找搜索结果更加便利。现在,“知道”问答论坛已经回答了近2000万个问题,成了对网民最有吸引力的产品之一,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语言中最大的互动问答平台。

2007年被认为是百度的国际化元年。这一年百度带给业界震撼的并不仅仅是它的各种搜索产品,还有它的国际化战略以及进军C2C市场的计划。2月百度视频搜索上线,收录中文互联网上最全面的视频内容,百度图书搜索上线;4月,百度盲道上线,成为国内首款互联网无障碍产品;9月,百度又发布了游戏搜索,包括攻略、游戏相关新闻、游戏手记等各种与游戏相关的内容,甚至还包括特定游戏装备的参数和使用信息。

现在的百度,正在多种终端和入口上开拓业务,李彦宏希望让百度搜索遍布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一切途径:用户不必访问百度主页,也可以搜索信息。超过3万个搜索联盟会员,通过各种方式将百度搜索结合到自己的网站,使用户在上网的任何时候都能进行百度搜索。百度正试图提供从WAP到PDA的各种搜索服务,即使身边没有PC机,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或掌上电脑等无线平台进行百度搜索。

李彦宏提倡创新,但也反对盲目创新。“在百度,我们鼓励不断研究用户需要、不断揣摩市场方向的创新,这是百度一直严格遵循的一个创新原则,也是百度很多搜索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推出半年、一年的时间内,就进入产业前两名、甚至第一名的原因。”李彦宏公开表示,技术只有满足需求才有价值。

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有人形容: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局面,他总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上涨353.85%,创下纳市新的世界纪录,成绩单令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惊叹,成为它的对手Google上市以来全球最成功的IPO之一;2007年开始,百度东渡日本,踏上国际化征途,主动出击早已在那里迎战的雅虎和Google。

对于百度进军日本,业界曾一度有人表示担忧,怀疑它的竞争能力。对此李彦宏不以为然:“百度更懂中文,不是说百度不可以懂其他的语言,我们做得好是因为我们认真地研究了中国的用户、语言、文化,做出了相应的产品。百度更懂中文只是一个现象,本质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产品的做法,这个方法可以挪到其他国家,在日本就要找到最懂日文的人,他们做决策我们朝哪个方向走。百度不是因为在中国才能打败Google的,我们的技术、人员、体制,任何一方面都不输于国际大公司。”

令人惊喜的是,2008年3月13日,日本权威调查机构Video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1月23日到2月22日,也就是百度正式进军日本的第一个月中,百度日本的PV量不断攀升,已经力压所有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成为日本搜索市场上第四大拥有独立搜索引擎技术的公司。而在图像及视频检索等服务的平均利用网页数和停留时间上,百度日本更是上升到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位。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公司,能顺利进入日本的高科技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李彦宏坚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更加有信心和经验。而全球搜索引擎也将出现Google和百度划洋而治的格局——在英文市场和非英文市场各领风骚。

一直以来,百度都显得过于顺风顺水。虽然,其间也经历过创业高管离职风波、裁员风波、竞价排名风波、音乐下载版权风波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些似乎都不足以对百度构成致命威胁。在百度上市前的日子里,百度除贴吧等少数多元产品之外,一直是恪守搜索的尊严。而此后,百度的多元化攻势来得突然、凌厉而迅猛,它先用知道、百科、空间陆续构建了一个围绕着搜索展开的社区,而后,C2C、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甚至网络游戏鱼贯而出。

“我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过,搜索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社区化。可能是传播范围不广,或者可能是很多人没有听懂我的意思。现在看来,搜索引擎社区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后来出来的‘知道’、‘百科’,都是利用用户的力量使得人们寻找信息更加方便、快速和准确。”李彦宏对搜索,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思考深度。

现在在中国,百度遥遥领先于Google,70%以上的中国网民优先选择百度作为搜索引擎。

有人评价李彦宏的成功在于: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赶潮。他似乎永远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他一直坚信ASP商业模式必将获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专注的、而别人做不到同样程度的就在搜索领域;在互联网高潮时,他能预言对于国内公司的烧钱做法,国外的投资人要吃亏;在互联网低谷时他能鼓励员工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李彦宏稳健的风格不是与他同龄的人能具备的,但是在互联网多元化时代的背景下,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如今似乎也变得“冒进”起来。随着2008年新产品C2C和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的相继出世,百度的两只脚分别伸向了一直都被看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领地,直面淘宝、QQ甚至MSN。

随着百度的成功,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不断降临在创始人李彦宏身上。“中国十大创业新锐”、“IT十大风云人物”、“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成功上市,李彦宏也因此当选2005十大年度经济人物……

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没有改变李彦宏低调沉稳的本质。在百度员工眼中,他是一个理性、内敛、自信、信念坚定的老板;在合作伙伴的心里,他是一个既照顾家庭又对事业充满激情的男人;在投资人看来,他是一个眼光高远、商业感觉极其敏锐的管理者。

李彦宏帅气的长相加上儒雅谦和的性格,容易给人亲切感。然而内向的他却不擅长与人交往,无论在公共社交圈还是平时的运动中,他更多时间沉默不语,在观察着这个社会的这些人与事。 他的生活是忙碌而简单的,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上网。他很喜欢运动,像打高尔夫、滑雪、游泳等,玩伴多数是在硅谷时认识的工程师朋友和公司的同事、合作伙伴、大学同学等。

像很多硅谷技术人员的理想一样,李彦宏的理想是希望靠技术改变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作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

搜索改变生活

文/月亮牌儿

就要休假了,去哪里放松一下比较好呢?不必四处打探,上网搜一下便知;想去医院看病了,真是不知道哪个医院哪个大夫比较好,别烦恼,上网搜搜看吧;不敢确定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很简单,上网一搜,获知结果的同时你还能顺便看到一大串关于他的链接介绍;不知道李彦宏是谁吗?那当然更没关系了,搜啊。

上网搜一下是如此简单,鼠标轻点,五花八门的答案随即信手拈来——衣食住行,天文地理,国内国际,简直是无所不能。

毫无疑问的,如今网民们谁不知道“有问题,百度一下”、“有问题,Google一下”?

网络正以一种非常神奇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然是非常省时,当然是非常省力,当然是非常便捷惬意。网络就像个天上掉下来的聚宝盆,过去要在书堆里花上好几天做的研究,现在动动鼠标,搜一搜几分钟一切就都OK了。

且慢——你如此之快就将搜来的结果为己所用,真的记住它的答案了吗;你知不知道它到底从何而来;它在你脑海里到底留下几多的记忆痕迹?

外国人卡尔在2008年7~8月号的《大西洋月刊》撰文,以《Google是否让我们越变越傻》为题,痛苦地剖析自己和互联网一代的大脑退化历程:“过去几年来,我老有一种不祥之感,觉得有什么人,或什么东西,一直在我脑袋里捣鼓个不停,重绘我的‘脑电图’,重写我的‘脑内存……我的思想倒没跑掉——到目前为止我还能这么说,但它正在改变。”他注意到,过去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章时,总是不费什么劲儿,脑袋瓜子就专注地跟着其中的叙述或论点,转个没完。可如今这都不灵了。“现在,往往读过了两三页,我的注意力就飘走了。”

卡尔的感受难道不是我们大多数网民的感受吗?过于丰富的信息令我们受用不尽,也不忘感恩戴德,但是,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我们要为此付出的代价?

没错,完美的搜索引擎,能够准确领会你的意图,并精确地回馈给你所要的东西。但问题是,它会不会真的使我们越变越傻?

有人惊呼:搜索让我们大脑退回中世纪。这是不是真的耸人听闻呢?马化腾中国造

《人物》杂志 文/毅盐

在今天,有数以千万计的电脑上跳动着一个可爱的企鹅QQ的形象,而他的创造者就是马化腾。正是在10年前,马化腾与4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在深圳注册了腾讯公司。10年后的今天,腾讯已成为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集团。9月9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在入选的33人中马化腾以14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第22位。《时代》杂志将其评为100位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年轻人之一。

目前,QQ的总用户数已突破8亿,以即时通讯产品QQ为核心,马化腾创造的“章鱼战略”把触角延伸至多个领域,颠覆了业界公认的模式,把被认为不能赚钱的IM模式转化为前途无量的财富帝国。

创 业

马化腾,1992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早在学生时代,他就不仅能够编制出各种反病毒程序,甚至还能干出有些技术含量的恶作剧,比如锁住学校计算机硬盘。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到了ICQ——这个在1996年由4位以色列人发明的即时聊天工具。马化腾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可就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ICQ没有中文版本,大多数的中国人使用起来会很不方便。于是,马化腾就做了一个中文的ICQ。放到网上一段时间后,尽管注册的人数急剧增加,可大家并没有觉得这个东西有什么了不起,当时还有几个版本的即时聊天工具出现在网上,供人免费使用,因为即时聊天工具一直被视为免费产品,这一定位决定了它很难引起资本市场的兴趣。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马化腾想卖掉它,虽然用户的注册量相当可观,但想通过它来赢利却总像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公司每个月还要为此支付几千块钱的服务器托管费。

2000年,是互联网公司最艰难的时候,马化腾开始为QQ寻找买家,公司内部几次开会后确定了100万元这个价格,可以相信100万对于当时的马化腾来讲是一个不错的价格。他们曾找过中华网、新浪等公司。而对于这些公司来讲,一个免费的聊天软件,这个价格简直就是天价。据说在一次接触后,对方的高管曾非常客气地对腾讯的代表说:“麻烦你从门外把门关上,好吗?”

今天的马化腾一定会感激这些公司,没有用100万来吞噬掉QQ这个巨大的产业。

1971年出生的马化腾祖籍是广东潮阳,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显露出了对电脑的痴迷和审时度势的商业本能。马化腾的第一桶金来自于股市,当时深圳炒股几乎是一项全民“运动”。炒股的同时,马化腾发现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板卡能通过网络实时显示股票走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它能够为那些待在家中的股民们提供即时行情。大学里学习计算机的马化腾就和几个朋友把市场上已有的各种股票板卡一一拆解研究,很快就开发出了一种性能更强的股霸卡,一投放深圳市场就出现了断货的情况。就这样股霸卡让马化腾很快地积累了数百万资金。而这时他又看到了互联网的前景,于是迅速抽身股市,并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自己的创业计划中,成立了腾讯公司。

马化腾不经意的模仿,竟然开启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并且改变了中国青年人的沟通方式。

上 市

风险投资在本土的出现,改变了象马化腾这样一群人的命运。2000年,马化腾拿着改了6次、共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从IDG和盈科数码那里,总共拿到了220万美元的风险基金,而这两家公司分别占腾讯20%的股份。风险投资看好的也正是此前被人们忽视的巨大的QQ用户群。

有了风险投资,腾讯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上市之路。

马化腾是最早有胆量提出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互联网公司。2000年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服务项目,腾讯当时拥有近亿的互联网注册用户,但马化腾却没有渠道来实行收费。移动梦网的出现使马化腾看到了赢利的出路,于是,最后形成了与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的方法。

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人民币的纯利润。这让马化腾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给他增添了很大的信心。此后,一系列的新业务陆续推出。首先是推出QQ秀、QQ行等一些新业务。一次,马化腾到韩国出差,他发现韩国有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网上服务,回来后就把这个东西搬到了QQ上。

2002年,马化腾决心进入游戏市场。当时的游戏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讲都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而且在游戏市场的早期一旦先入为主后,会形成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市场通吃的局面。因此很多网络公司都跃跃欲试,但游戏虽好,市场进入的门槛却较其他的服务要高许多,投入资金大,制作周期长。

刚开始进入游戏市场,务实的马化腾选择了先做一个规模较小的棋牌类休闲游戏,这种棋牌类游戏开发的成本较低,但关联度会比较大,整合起来也比较方便。马化腾先派了4个人进行棋牌类游戏的研发,结果很快就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此后,腾讯又代理了一款韩国的大型网游,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锻炼了腾讯的队伍,之后马化腾开始正式自主研发大型网络游戏,后来推出的大型网络游戏QQ幻想并取得成功。不久,马化腾又推出腾讯公司的门户网站QQ.com。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马化腾的心里非常清楚QQ在品牌上的年轻化是腾讯发展的一大缺陷。因为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十分有限,而要想伴随年龄增长的用户就必须保持有效的黏度,马化腾在这方面非常强调体验和沟通。他要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在QQ上聊天、玩游戏、写空间的快乐。在与用户的沟通方面,马化腾认为有的员工可以写很长篇、很多条的建议,但是却对用户的意见无动于衷,那一定是不行的。马化腾要求员工通常看到了用户的意见就要马上改,在很多事情上腾讯往往是这礼拜用户提出意见,下礼拜就改好了,这就是马化腾要求产品经理做到的“小步快跑”。

此时腾讯创新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而有力。产品、市场的基础是人才,马化腾开始在员工的选拔和考核上动脑筋。他施行了在微软与Google被广泛采用的360度考核制度,具体地说就是按照工作中的节点来考核员工,每个节点上代表一个员工,而每个人都要对周围同事的行为和能力进行考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与其他的网络公司相比,腾讯的创业团队也是比较稳定的,当时创业的5个人中只有一位离开。因为这5个人都是马化腾以前的同学或者同事,大家彼此都很了解,创业时的股权分配也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大家心态都很好,即使在工作上免不了争吵,事情过了也不会往心里去,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马化腾是一个学习型的领导者。比如前面提到的韩国的虚拟穿衣游戏,在业务上他向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学习,学习新浪推出了短信和铃声服务;学习网易推出了交友业务——QQ男女等。2002年,腾讯公司就实现净利润1.44亿,比上一年增长10倍多;到2003年,腾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净利润达到3.38亿,比2002年又翻了一倍多。

经过几年的等待,2004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通过上市,其超额认购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为腾讯带来总计14.4亿港元的净收入。发售的股份中大部分做国际配售,约10%的购买权给予了香港的公众人士。香港零售发行部获得67亿股的认购申请,超额认购达158倍。腾讯上市后,其最大的股东MIH的投资升值了7倍。

对于腾讯能够快速成功,马化腾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司的股本结构比较合理,内部机制顺畅;第二,腾讯始终是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思路,同时注重商业模式和产品技术的均衡;第三,国外公司把即时通讯产品当作免费的副产品而不考虑赢利模式,这与腾讯的定位完全不同。

扩 张

现在整个腾讯公司就像是一台发动了的火车头,随时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去。刚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会在培训中被告知公司的远景目标:世界第一即时通讯、中国第一网络媒体、中国第一游戏门户、中国第一电子商务、中国第一网络社区、中国网游综合第一、中国第一3G服务,同时还位列三大搜索门户之一。在整个互联网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像腾讯这样希望引领诸多领域的公司。

200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马化腾向外界完整地描述了腾讯“在线生活”战略,“我们要通过线上来整合所有的需求,我们试图能够给用户一个非常直观的,能够从自身的需求来通过网络获得服务的体验,就是所谓的大社区的概念。”而支撑这个概念的根本就是QQ的用户数。2006年,腾讯QQ的注册账户数达5.8亿,其中活跃账户2.326亿,最高同时在线用户高达2400万。依托着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腾讯门户网站的浏览量已经超越新浪成为第一,而广告收入却徘徊在四五位。这是因为与新浪等老牌门户网站相比,腾讯网被浏览最多的是娱乐和女性频道,而新闻、体育和财经内容对广告客户似乎更有吸引力。在棋牌类休闲游戏领域,腾讯稳居第一;在大型网络游戏方面,腾讯则仅次于盛大、九城和网易;在无线增值业务领域,腾讯全年收入高达7亿元。但马化腾对这些似乎并不满意,他仍然认为腾讯虽然整体数量大,但在每个细分领域里还很弱小。

腾讯上市4年来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几乎是以年均百分之一百的速度在飞速前进。2008年第一季度,腾讯在网络游戏上收入3.913亿元,占全部收入的27.3%,网游业务为腾讯“第一现金牛”已成现实。所有的业绩让素来傲慢挑剔的资本市场早已忘掉了矜持,频频为腾讯冠以溢美之词。摩根斯坦利评价:“在我们看来,腾讯是中国web2.0的领导者。”高盛的报告称道:“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腾讯最有可能实现沟通、门户、商务、搜索和支付这五类互联网业务的最佳组合。”

在马化腾的看家业务即时通讯领域,马化腾感到最大的压力来自MSN。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MSN用户渗透率已达到35.6%,仅次于QQ的94%。而MSN的Messenger在升级到Live Messenger后,也能为用户提供通过表情图标和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新闻、空间、移动聊天等服务。而且MSN与雅虎通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通。

多年来,务实、低调、克制、耐心这些词语似乎是贴在马化腾身上的标签。“我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领袖!”尽管马化腾多次作出这样的表示,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变化,马化腾指引着腾讯开始主动出击。去年,阿里巴巴与腾讯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地盘争夺战。马云在大陆花费数亿推广费击败对手eBay后,乘一统天下之势,推出了“招财进宝”收费产品。就在这时,马云不会想到,腾讯旗下的C2C网站拍拍网高调宣布三年免费,打了马云一个措手不及。

后来,当媒体希望马云盘点一下未来三五年时间可能领导全球互联网发展潮流的公司时,马云认为有Google、雅虎全球、雅虎日本、阿里巴巴,还有腾讯。马云称“QQ的攻击永远是悄悄地”。

2006年,马化腾和公司的高层闭门开会专门讨论一个问题:腾讯要做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最后被确认的是“受尊敬”的公司。这对于一家员工总数近4000人,平均年龄20多岁的以娱乐为主的公司显得有些“老成持重”。

2007年2月,公安部、文化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通知,将针对网上带有赌博色彩的网游问题进行专项行动。随即,腾讯对其棋牌类游戏进行调整,关闭了Q币与游戏币之间的汇兑功能。更让马化腾头痛的是,腾讯已成为网络犯罪的最大受害者之一。马化腾自己的QQ号也曾被盗。在腾讯2006年的年报中,用户安全已被列为最优先处理的项目。

当腾讯开足马力希望在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网络媒体、互动娱乐、无线增值服务等领域成为执牛耳者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在这些领域里有李彦宏的百度、马云的阿里巴巴和雅虎中国、陈天桥的盛大、丁磊的网易等互联网桂冠级企业,它们之间的战斗还在继续,精彩的还在后边。王峻涛:珠峰之上的侠者

《人物》杂志 文/丁丹

互联网起起伏伏了这些年,大家慢慢地摸索出这样一个规律: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这个人能成功到达彼岸的概率低得就像是买彩票重大奖。

王峻涛以“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之姿,率领着8848公司在国内的互联网界叱咤风云,引领电子商务之先河。然而,就在几经与纳斯达克失之交臂及股东的利益纷争无法解决后,王峻涛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8848。

今天的人们谈论起王峻涛,或许会做这样的假设,如果当年的8848公司抢在纳斯达克暴跌之前上市,或者他手中的资金充实得足以让他挺过那场寒冬,那么今天的结果会是怎样?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做中国的亚马逊

几年前,就在纳斯达克已出现拐点,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资本之路歧途密布之时,我曾与王峻涛有过一面之交,在他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一个下午的专访,王峻涛给我的印象是衣着考究,江湖与书生气兼具,说话略有口吃但是思想睿智。时光荏苒,那个下午有关8848是是非非的章节都已淡忘,唯印象深刻的是王峻涛畅谈武侠与金庸。

王峻涛很早就进入中国的IT行业,且涉猎面很广。1978年16岁的王峻涛越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82年毕业后在原航天部的研究部门从事计算机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1987年他赴美在硅谷从事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研究;1989年回国在深圳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担任技术主管;1992年王峻涛在福州创办了自己的IT企业,企业很快成为福建当时最大的计算机产品和图书的流通渠道;1995年连邦软件全国连锁销售成立后,王峻涛的公司数年均占连邦外地专卖店的销售冠军。

1999年元旦过后,王峻涛来到北京开始筹划连邦软件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8848于当年3月18日开始试运行,主要以销售软件、硬件、计算机图书、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3个月后,8848的产品总数超过15000种。这个数字就现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在9年前大多数人不知“电子商务”为何物的年代,这个数字是一个天文数字。

王峻涛从4个人、16万人民币起步,很快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标志。1999年11月,Intel公司总裁贝瑞特访华时称8848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头羊”;2000年1月,8848被中国互联网大赛评为中国优秀网站工业与商业类第一名;2月,美国《时代》周刊撰文称8848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网站”;7月,8848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网站之一。2001年,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8848是中国工业和商业类网站中被用户访问最多的。至2001年,8848公司共融资约6000万美元。由此,王峻涛也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王峻涛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是在卫生间里谈成的。王峻涛参加一个国际网络会议,会议休息时,他在卫生间遇见一位美国人,对方直接问他:“如果有一笔资金注入,你能否将8848的销售额再翻10倍?”王峻涛斩钉截铁:“Yes.”对方当即表示:“我们愿意出资。”从最后的结果看,王峻涛是成也风投,败也风投,因为风投的目标就是上市。

8848的上市计划最早在2000年初就已经确定,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网站涉及商品零售,审批上要比仅涉及信息发布的门户更麻烦。因此在经过几层剥离和重组之后,在2000年5月,8848终于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首肯。而此时纳斯达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就在三大门户网站陆续上市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8848。此时在8848的内部,有关上市价格、公司战略等问题正争论得不可开交。尽管仍有承销商开价,但后进来的股东认为现在的IPO价格太低,比已经上市的国内概念公司的价格都要低,没有什么利益可赚,也有人认为应该再等等。可人算不如天算,此后的纳斯达克股指每况愈下,以至后来8848连能否上市都成了问题。

上市搁浅怎么办?资本方自然要责怪王峻涛热衷的B2C,认为B2C对美国资本市场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董事会开会时开始出现将B2C拆分出去的意见。尽管王峻涛不像风投们那样焦虑,但他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当时的互联网公司都处于烧钱的时代,一旦现钱烧光,要么关张,要么赶紧找下家注入新资本。于是,王峻涛开始为自己的B2C战略寻找买家。

2000年11月,王峻涛将8848的B2C卖给国内的一家投资公司。王峻涛出任新成立的My8848董事长。然而仅仅过了8个月,2001年8月8日,王峻涛就宣布辞职。其辞职理由是:各方股东在有关协议的具体执行和权益分配方面发生重大分歧,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尽管王峻涛一直斡旋于其中也无法得到解决,王峻涛还煽情地表示:“为中国的B2C坚持到了最后一分钟,流完了最后一滴血。”

据说王峻涛刚刚宣布辞职的消息,网上就接到了无数的问候,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已经离开新浪的王志东,王志东上来就说:“老榕,祝贺你啊,终于下决心了。”

后8848时代

离开了8848的风口浪尖之后仅仅两个月,王峻涛就选择了与西单商场共同发起组建西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的CEO。而这次合作也以王峻涛的离开而结束。2002年9月王峻涛创立了6688公司,至此,王峻涛在不长的时间里历经三次创业。

有人说王峻涛是屡败屡战。可王峻涛对这种说法颇为不屑,他说:“叫转战南北合适一点。”“有点像当年红军,根据地出了问题,我们没有投降,拉出最忠诚的队伍,开始艰苦的长征,我们坚信前面有更大的天地。现在的6688,我想有点类似‘陕北’。”

域名还是一贯好记的数字风格,做的事情也还是电子商务,除了为企业提供自主研发的电子商务技术系统,还提供运营、管理、维护以及外包式运营服务,与移动、电信、银行等企业有深入合作。具体地讲,6688的业务之一是搭建一个交易平台,让大、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在上面卖东西;之二是帮助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王峻涛称这种方式是“前店后厂”。

王峻涛认为向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网民结构的变化,2004年以前的网民上网大部分是为了玩,现在中国网民的数量上亿,在网上消费和做生意的人与前几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为中小企业实现网上销售提供了机会。“6688是中国第一家为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全面服务的公司。任何中小企业,只要愿意进入电子商务,投入很少,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个网站,有全套的网上交易工具支持,比如在线支付、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等。我想这个和B2B服务是完全不同的。”最近又有消息传出,王峻涛已与服装企业新郎·希努尔集团合作,双方已推出直销网站,主营男装直销业务,王峻涛兼任这家网站的CEO。

有评论认为王峻涛的目标已经超越了仅仅做出一家Amazon或者eBay类型的公司。6688的野心是支持大批中小企业独立、自主地参与电子商务。6688的技术成本和时间成本极其昂贵,王峻涛近期提出了“五年一步论”,并且做好了再拼两个五年的打算。

王峻涛是一位典型的多才多艺的企业家。很多关于他的精彩故事是发生在做公司之外的。早在1997年“四通利方”的BBS时代王峻涛就以《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一文确立了自己在圈内外的影响,文章被四处转载,赚足了早期中国网民的眼球,现在王峻涛的博客点击率依然很高。王峻涛平时爱看武侠小说,常常手不释卷,典型的金庸迷。一次在“西湖论剑”时,金庸先生在他的衣服上题了“老榕大侠”四个字。他看球评球,是多家体育报纸的撰稿人。他的好朋友马云有句名言:“在电子商务圈,站着说话马云第一,坐着写字老榕第一。”二人同在上世纪末创立电子商务网站,业务也有相似之处,当时马云并不太被看好,而今天马云成为创业成功的偶像。

有人说王峻涛老了,王峻涛在自己的博客上给了这样的回答:“老榕是一种树,在哪里都能生长,而且动不动就好几百岁。看到他,就觉得自己还年轻。” (《人物》杂志) 【更多内容请关注科技频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