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来了!”这几乎已经成为 时下最“流行”的话题,无论是电视、广播、平面媒体还是门户网站、个人博客,不同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讨论着同一个问题: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应如何应对?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命题,任何人都很难简单地作出回答。但好在,我们可以向那些世界一流企业“取经”,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借鉴。
在不久前于北大举行的“爱普生•北大知识产权新闻报道研修课程”上,精工爱普生知识产权部部长中隆广先生,结合精工爱普生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而当我们对精工爱普生的历史与经验进行一番梳理后,就会发现,其间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颇多。如果总结起来,其核心就是两个字——转变。
转变生产模式:加强研发,向技术要效益
在研修课上,中隆广部长对精工爱普生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不同业务所占营业额的百分比进行了介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变化”对于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970年,手表业务占了精工爱普生整个企业营业额的90%,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精工爱普生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向新的领域扩展,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元化。1990年,信息相关产品的营业额占比提高到了50%,电子元器件占30%。而到了2000年,信息相关产品的营业额更是占到了65%以上。最终,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精工爱普生从一家地区性的机械表制造企业,成长为一家世界著名的信息关联产品集团。这期间,“变化”二字功不可没。
这个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变化更是一刻也不能少的:需求变化了,企业能不能生产出新的产品?市场变化了,企业能不能顺应新的潮流?技术变化了,企业能不能将其应用于新的生产流程之中?今天,整个世界格局都变化了,广大中国中小制造企业能不能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向新的世界迈进?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在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中,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在这个光环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企业在多少年如一日地延续着粗加工、低技术生产模式、长期处于产业链下游这样不争的事实。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严峻的市场形势使得本就被低利润空间挤压得上不来气的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走上了倒闭的“不归路”。
但就在不少企业因市场紧缩而发愁时,也有一些企业正在“逆势而动”,获得了骄人的业绩。在11月6日闭幕的第104届广交会上,虽然整体订单下降、大量企业业务下滑面临亏损甚至停产,但在那些以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企业展台上,买家却络绎不绝,在有的企业展台上,蜂拥而至的买家,甚至令业务员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连涨价都“阻挡”不了买家们高涨的热情。
可见,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正如不少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危险”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企业当此之时,应该勤练“内功”,转变以往的劳动力密集、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模式,全力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努力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这才是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
转变生产观念:追求独创,实现“人无我有”
除了要加速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外,追求“独创性”也是精工爱普生在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给我们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一直以来,精工爱普生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其生产的产品和技术一定要是“人无我有”的。用中隆广部长在研修课上所作报告中的话来说,就是精工爱普生始终坚持”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现世间从无到有的创新。”
回顾精工爱普生的整个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从第一款小型石英钟的问世,到微压电打印技术的诞生;从单纯的石英表制造到如今的综合信息产业,对于“独创性”的追求贯穿始终。在其研发石英手表时,很多半导体元器件当时在全世界都没有企业可以生产,必须全部由自己制造,这对一个当时仅有机械生产经验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其困难的。但即使如此,精工爱普生也没有退宿,而是继续坚持了下去,直至一个全新的“石英计时时代”的到来。
企业为什么要坚持“独创性”?一方面,只有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才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功能和优异的性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当市场遭遇危机时,相比粗加工模式下的低附加值产品,”独创性”产品将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统计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在倒闭的5万余家粤企中,绝大多数为加工贸易型企业。
另一方面,坚持“独创性”也是企业向国际化发展、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必要条件。所谓“独创”,也就意味着不抄袭,意味着企业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众所周知,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仅会令企业的信誉丧失,而且还会遭受巨额的处罚,更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坚持”独创性”,也就成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
因此,对于身处危机中的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来说,盲目地仿冒、模仿他人的产品,只能是“饮鸩止渴”,随着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加强,缺少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必将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企业应认真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向精工爱普生等企业学习,以“独创性”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则,才有可能在金融危机中逆势成长,获得最终的成功。
转变生产战略:持之以恒,将发展进行到底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而现代人说:无志之人长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两句话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坚持的重要性。事实上,任何事情都必需坚持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尤其如此。
无论是生产模式,还是生产观念,即使再好、再优秀,如果企业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也都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更不用提那些根本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只是以大量的劳动力密集来苦苦维系生存的企业了。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企业,“坚持”都是其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在精工爱普生的发展历史上,从最开始决定研发自己的打印机技术,到最终微压电技术的诞生,整整过了17年。在这17年间,企业也历经了不少挫折,但精工爱普生并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持向既定的目标前进,才成就了最终的胜利。今天,爱普生微压电喷墨打印机行销于世界各地,几乎在每一间办公室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因此,广大中国中小制造业,必须尽快转变“短视”的经营模式,为企业设立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虽然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我们应该看到,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存在的,而且历史表明,当金融危机结束后,市场总会迎来一次更大规模的繁荣。正像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对于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来说,金融危机的到来也许正像是大浪淘沙,将为企业开创一块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