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颌太阳角龙即将“归来”(图)
2009-07-02 10:06
东亚经贸新闻(长春) 评论0条
新角龙模拟复原图
短颌太阳角龙颌骨化石
短颌太阳角龙齿骨化石
长春龙化石对发现于我省的这一新角龙的发掘研究还在继续,恐龙爱好者们未来将一睹短颌太阳角龙复原模型的风采
一亿年前,白垩纪早期最普通的一天,一群短颌太阳角龙正在觅食,突然大地一阵剧烈晃动,不远处的火山爆发了。短颌太阳角龙盲目地向前方奔去。同样慌乱的还有长春龙群及到处乱窜的鳄鱼。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短颌太阳角龙被火山灰浆淹没了。随着岁月的变迁,地壳的运动,它们的尸体“漂流”到浅滩。有一天,人类在这里开发……
新发现
施工现场挖出大量化石
上世纪80年代,公主岭市刘房子镇,一群工人正在用大型机械修建路基。挖着挖着,有工人发现了异样,有经验的工人意识到,可能是挖到化石了。
向上级汇报,暂时停工,把这片土地围起来。
附近有化石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便有一些淘气的孩子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到这里“淘宝”。1999年,吉林大学考古队来到这里。此后3年的暑假,吉林大学考古队从这里带走了大包大包的化石。
新研究
填补我省古生物的空白
以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馆长金利勇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在2005年命名了“长春龙”,它是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展出的在我省出土的第一具恐龙骨架化石。“长春龙”的发掘出土也填补了我省古生物研究的空白。
今年6月,该课题组又研究命名了短颌太阳角龙,它代表了一种由原始基干新角龙类向进步冠饰角龙类过渡的中间类型。这是该课题组继“嘉荫卡龙”、“娇小长春龙”、“吉林张氏重褶齿兽”后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它的英文名字是Helioceratops,赫利俄斯即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每天由东向西运动,用其比喻角龙类由东方起源然后繁衍到西方之意,我们叫它短颌太阳角龙。”研究人员陈军说。
新闻资料
“末代骄子”角龙类恐龙
恐龙是中生代最活跃、最繁盛的一类爬行动物。自三叠纪中期出现以后一直生存到白垩纪末灭绝,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亿7千万年。在其生存的整个历史时期,它们几乎主宰了世界。
角龙类大多生活在白垩纪,是最后出现的一类鸟臀类恐龙,也是最被人们所熟知的恐龙类型,主要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人们习惯称之为“末代恐龙”,更有人称它们为恐龙家族的“末代骄子”。它们最大的特点是除了原始的特征外,头上都有数目不等的角。此外,还有从头骨后端向后长出的一个宽大骨质颈盾,覆盖了颈部,有的甚至达到肩部。角和颈盾无疑具有防御和保护自身的作用。
角龙中最著名的代表是三角龙,它们可以毫不畏惧地和霸王龙搏斗,而且势均力敌。角龙类一般分为两大类群,即鹦鹉嘴龙类和新角龙类。
新特点
短颌太阳角龙是基础新角龙类
研究推测,这只短颌太阳角龙身长1.5米左右,它们的颈盾还没有完全发育,头上还没有长角,用四条腿走路,属于素食龙。它的发现进一步为冠饰角龙类的东亚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化石证据,对于研究角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利勇等人研究命名的短颌太阳角龙是白垩纪中期一个新的基础新角龙类恐龙。“我们目前已知的基础新角龙类的古地理分布仅限于中国北部和蒙古南部,因此这个区域可能是更进步的晚白垩纪冠饰角龙类的发源地。”研究人员陈军说。
因对短颌太阳角龙的发掘研究还在继续,恐龙爱好者们暂时还无法一睹短颌太阳角龙复原模型的风采。在吉大博物馆展出的生活在白垩纪的安氏原角龙,其生存时代晚于太阳角龙,但除体型较大外,外貌与太阳角龙有许多相似之处。
据了解,辽宁角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新角龙类恐龙,生存在1.28至1.39亿年前,是大小接近于狗的食草类动物。
娇小长春龙是原始鸟脚类恐龙
长春龙骨架化石,高55厘米,长95厘米,真骨架保存比例高达90%,这具恐龙头骨长为115毫米,眼眶长度接近头骨长度的三分之一。有5颗前上颌齿,眶前孔小,外下颌孔缺失,前齿骨发达。经研究,这是鸟脚类恐龙化石,属于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属新种。
一亿年前和短颌太阳角龙一起经历那场浩劫的一种体型极小的恐龙,就是由吉林大学在2005年研究命名的新属种恐龙化石“长春龙”,因其骨架娇小又称其为“娇小长春龙”。
7月1日,在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记者见到了“长春龙”。
金利勇研究员说,这条恐龙是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中发现的第一种原始鸟脚类恐龙。它对于研究鸟脚类的演化、角龙类的起源,以及深入了解松辽盆地白垩纪脊椎动物群的组成结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陈军介绍,“通过化石判断,这条恐龙虽然身材娇小,但已经成年。由于它两条前腿较短,后腿修长优美,因此我们判断它是一种喜欢用前腿抓树叶吃的小型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