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理想,然而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话仍然是普通人眼中的奢侈品。
在很多人的并不久远的记忆中,打个长途电话首先要赶到邮电局排队,排上队后才能在营业台填挂号单,然后再由长途话务员转到相关邮电局,再由相关邮电局转到具体电话上。那时候,固定电话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稀罕物,今天人手一部手机甚至是几部手机的景象,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心中简直无法想象。
1978年,我国全国电话用户不过214万,电话普及率只有0.38%,比美国落后75年!并且全国市话约有三分之一靠人工转接,绝大多数长途电话靠长途接线员转接。大部分县城和农村停留在“摇把子”状态。
直到1987年我国开始引入移动通信技术时,我国的电信网基础仍然非常薄弱。1987年以前,全国电话电路仅为2.2万条,长途传输以明线为主,公众电话网总容量仅为435.5万门,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还不到半部,这种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甚至还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全国电话总数比当时香港地区的数量还要少。
步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程控电话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也在更进一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通信市场也在酝酿着一场巨变。
神州第一波大哥大 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1983年,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的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建成了蜂窝移动通信网。之后,服务区域在美国逐渐扩大。其他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公用移动通信网。
这个时候,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的广东,许多投资广东客商手中的“大哥大”因为内地没有移动通信网络而处于闲置状态。而与之毗邻的港澳地区模拟移动电话网已经起步。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当时的广东邮电管理局决定及时引入模拟移动通信网络。这一切注定了广州要背负起打造神州第一波的使命。
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四缺人才,在一个由三间厕所改造的办公室内,早期的建设者们开始了艰辛的研究工作。六运会前夕,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移动电话网首期工程开通。同时,广州也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号码长度为6位,首批用户为700个,实现了我国移动电话用户“零”的突破,这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大容量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阶段。
这个时期,在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大背景下,我们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需求还未被唤醒,对技术的掌握、理解、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移动通信的设备、技术到移动通信的运营方式,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我国用未开垦的广阔市场,换来了西方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并不断汲取营养。
GSM手机革命 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哥大带来了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刺激,但由于容量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系统和终端的成本高,使用手机的费用是十分昂贵的。那时候买一部“大哥大”要一两万块钱,所以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中国度过了一段时间发展之后,其局限和缺点也逐渐暴露,比如保密效果不好,串线现象时有发生,急需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取代。
原邮电部再次敏锐地跟踪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多次组团到欧洲考察GSM技术的发展状况。在1994年的全国邮电管理局长会议上,原邮电部最终确定和宣布了中国将引进GSM技术标准,1994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正是这项技术成就了中国移动通信大国的地位。
良好的时机、正确的技术选择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让此后几年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展,用户数连年翻番,网络扩容速度快得惊人,手机价格和通信资费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过去被视为奢侈品的手机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1997年,我国手机用户迅速攀升到1000万户,2001年这个数字为1亿户,这个飞跃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此后,2002年11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亿;2004年5月,3亿;2006年2月,4亿;2008年7月已经高居6亿!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的奇迹,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
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是以技术引进为主,但是通过吸收和学习,我国移动运营商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中国移动通信业也取得了不少自主创新。例如网管、智能网、边际网等等。中国移动提出了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的两级网管建设方案,有效解决了对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管理,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中国联通也提出了集中统一管理。在移动智能网建设方面,我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1999年8月,在原邮电部移动通信总局与华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个移动智能网投入运行。随后,中国移动的GSM智能网又全网升级到CAMEL2,这是世界最早采用这一移动智能网国际规范的商用系统,网络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GSM移动智能网的建设,满足了中低端预付费用户的需要,促进了各种智能业务的开展,对提高移动通信普及率和增加业务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边际网方面,根据我国山区多、地域广阔、偏远农村较多的特点,我国的移动运营商引入了大功率、低成本基站,满足了边际网扩充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能力。
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移动通信业务的创新、丰富。如后来被称为“拇指革命”短信业务,就是在1997年由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率先开通的,到2000年,短信业务的技术条件相对趋于成熟,网络支持也可以如影随形,这就迎来了短信市场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撑之下,中国移动通信开始了从基础的移动通话业务向数据增值业务过渡的发展序幕。在中国移动打造出的“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业务品牌身上就可见一斑,短信、彩信、WAP、百宝箱、手机钱包,到奥运期间的奥运手机报、手机电视等移动业务的不断开发,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并在许多层面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数据时期 玩转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对全球信息业、通信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正在走向融合。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移动于2000年9月全面启动了GPRS建设工作,GPRS与传统的GSM技术相比有高数据传输、永远在线、仅按数据流量计费等特点。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在全国正式投入GPRS系统商用。
这意味着,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最先进、应用最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GPRS在中国实现大规模应用,中国真正迈入2.5G时代。同时,中国联通也积极启动CDMA1X网络的建设工作,并于2003年3月正式开通,中国的CDMA网络也进入2.5G时代。
这种升级不仅是通信速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开始将IP数据通信能力赋予移动通信,为移动通信从话音时代走向数据时代开启了大门。基于2.5代网络,运营商不仅能够汇聚其移动信息化应用的庞大用户群,更可以在商务模式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为未来的移动信息化大发展积累经验。
除了基本的通话,短信、彩信、彩铃、飞信、上网游戏以及缤纷的内容,手机正在变身一个全能的娱乐终端:它是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随身音乐播放器、看电视,甚至摆渡过来很多电脑的功能。中国红火的通讯市场,从追随者变为潮流的引导者。
3G进行时 从“拿来主义”到自主创新
与此同时,通信强国的梦想在高度冲击着国人的神经,只有掌握产业上游的核心技术标准,中国本土通信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这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第一代及2G手机时代,我们都付出了高额的专利费,3G时代这个局面因TD-SCDMA的生根、开花而改变。TD-SCDMAD成功研发,让中国移动通信成功实现了从“拿来主义”到独立自主研发的华丽转身。
1998年,在国际电联向全球征集3G标准方案的过程中,大唐集团代表中国第一次向国际电联提出了完整的电信系统标准提案——TD-SCDMA。这一标准最终被国际电联以及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接纳,成为世界3G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科技实现了由跟踪到创新、突破的重大转变。
在政府的支持下,TD-SCDMA的产业化发展迅猛。如今,中国移动担负起建设和运营TD-SCDMA的历史重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作为奥运移动通信合作伙伴的中国移动的全力以赴下,这项中国自主的3G技术在世界通信舞台上完成首次演出,成功兑现“3G服务奥运”的承诺。
随着中国TD-SCDMA产业的不断发展,普通手机变身为“可视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终端的3G时代正在走来。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场成果展示的话,中国通信产业的硕果足以让我们骄傲:中国移动的INFO、W-LAN技术备受好评,TD成功亮相引起世界赞叹——中国移动通信的3G时代正在深入,而随着FuTURE计划启动,4G的研究也已进入技术和试验阶段,中国将在世界的通信舞台上大展身手。(来源:北京晨报 舒彤) 【更多内容请关注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