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神鱼”也会嗑瓜子 每年有5天不见踪迹(图)
2009-06-24 09:52
云南网 评论0条
神鱼泉里漂满了瓜子壳在保山,有一种鱼会嗑瓜子,而在江川抚仙湖边的徐家头村,也有一种会嗑瓜子的鱼。虽然已有专家查证这种鱼学名是云南倒刺鲃(俗称青鱼),与抚仙湖里的青鱼同一种类,但关于它们从何而来、吃了它是否会有什么后果等谜团,仍然有待后人揭开。
鱼嗑瓜子速度不慢
鱼能嗑瓜子?有人可能不信。嗑瓜子对人来说也不是简单运动,需要手、唇、齿的协调配合。因此,来到江川听说当地有鱼有此能耐,没人不想见识一下。这种鱼,就在江川县徐家头村,嗑瓜子的鱼所在地已经成为了一个景点。
现在,这些会嗑瓜子的鱼被当地人尊为神鱼,它们所在的地方也就被称为神鱼泉。这里由连在一起的两个小池和一口井组成,一旁还有一座庙宇。守泉的王奶奶指着池中鱼说:“有胡子的是男鱼,脸上有小点红的是女鱼。”记者仔细一看,池中鱼还确实有所不同。她介绍,很早很早之前,神鱼从那眼井里冒出来,慢慢游到了前面的水池中。后来人们发现这些通身漆黑的鱼不只吃漂在水上的菜叶,还吃瓜子。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围了起来,给神鱼造了一个家。
鱼会嗑瓜子吗?到那里时,记者仍心存疑问。凑近了看,小池里有几十条鱼,水面上漂着不少瓜子壳。旁边一位游客向水中丢进几颗瓜子,立刻引来神鱼的抢食。就在鱼吞进瓜子后几秒钟,瓜子壳被鱼吐了出来。让人惊讶不已。王奶奶说,捞瓜子壳时有的壳还是刚好两半,很均匀,就像人嗑的一样。
它究竟是何方神圣?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昝瑞光教授和时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银瑞,在几年前分别对神鱼进行过研究。由于当地习俗,专家们的观察大多只能是在一旁观察。据当地旅游局相关人士介绍,昝瑞光教授是唯一一位将神鱼带走进行研究的人,“抓神鱼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别看池小鱼多,网兜一下去它就相当迅捷地溜了。我们守了3天才捞上一条。”经过观察,两位专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神鱼大名云南倒刺鲃,也就是俗话说的青鱼。
云南倒刺鲃是一种生活在抚仙湖及其周边水域的特有鱼种,因其背鳍前面有一根倒刺而得名。但从来没人见过抚仙湖里的云南倒刺鲃吃瓜子,更别说嗑。专家解释:倒刺鲃口腔里面并没有牙齿,它的牙齿是粘在头的两侧,称为“咽喉齿”。在咀嚼时,牙齿同颅骨下面的一个角质垫相磨合,通过它们之间的磨合,可以把葵花子的壳磨掉,把里边的果实给咽下去。
3个谜题依然待解
了解了它究竟是什么鱼,怎么嗑瓜子,似乎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A.为什么只有它会?
同样是倒刺鲃,为什么抚仙湖里的鱼不会吃瓜子?专家认为只是生存迫使其食性改变。神鱼泉以前是一口水井,从前在很多乡村有在水井里养鱼的习俗,水井养鱼可以监测水质,如果井水起了变化,井里的鱼会最先反应。据江川县志记载,云南倒刺鲃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600年间,这种倒刺鲃逐渐与外界水域隔绝,与人的接触日渐频繁,而江川一带盛产葵花子,瓜子难免掉进水中,也便成了鱼食。而当人们发现鱼会嗑瓜子时,便只喂它瓜子,为了生存,嗑瓜子成了这里的鱼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
B.从何而来?
这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说井中的鱼和外界水域处于相对隔绝的环境,那每年鱼有5天消失不见时它去了哪?
当地有传说:“神鱼”全年会有5天不在家,而且每逢六月初八这天,要全体赶赴抚仙湖孤山庙会隆重相聚。王奶奶肯定地告诉记者,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八、初九、初十,七月初七、八月初十这5天,池里的鱼都溜得一干二净,没人知道它们去了哪?过后,它们又会自己回来。她还说,没人见过神鱼的鱼苗,也没在池里见过死鱼,它们都在哪生长、繁衍呢?
那么,神鱼泉水从何而来,源头是抚仙湖底溢出的矿泉水,还是李家山山脉所聚合的山泉水?神鱼通道有多远?小小洞口下是地下湖还是如传说那样,是一条地下河通往抚仙湖底?
紧靠徐家头村的李家山,于上个世纪出土了大量的古滇国器物,其精美的工艺水准与奇巧的设计构思远远超过了人们对那一时期技术水平的认知,成为了考古界的一个谜团。如此特别的环境,难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昝瑞光教授认为,这些谜题都需要有更细致的研究来解答,但是,当地风俗制约、地下水网复杂,都让这些问题很难一时弄清楚。
C.吃了会肚子疼?
青鱼肉质鲜美,但在徐家头村人心里,神鱼泉里的鱼是坚决不能吃的。除了当做神鱼敬奉的原因外,当地人中间有这样的传闻:鸡、鸭、猫都不吃这种鱼,人吃了也会肚子痛。据说有外地人不相信,偷偷拿了一条给狗,狗居然避之。是否真有其事,人吃了会怎样?目前都只有传言而已,答案还有待后人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