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11月30日,本报记者第一次走进小海的病房,次日发表《9龄童自杀获救陷深度昏迷》(见本报12月1日A12版),小海的遭遇被广泛转载。
12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天使妈妈基金工作人员和海军总医院的专家们开始论证小海赴京治疗的可能性。
12月2日,北京、汕头两地儿科专家在汕头对小海的状况进行深夜会诊。
12月3日,因身体状况不适宜搭乘普通民航客机,小海的赴京计划被正式取消。
12月6日,汕头市中心医院建立社会捐赠专用窗口,同时公布捐款账户。
12月7日,小海第一次微笑,脱离昏迷状态,开始高压氧舱治疗。
本报汕头讯 已经昏迷了10天的小海,前日正式结束了昏迷状态。昨天,躺在病床上的小海,已经能够睁开明亮的眼睛,看着每一个走近他病床的人,这其中也包括他的父亲高桂增。父子再度对望,可小海并没有意识到面前的这个男人是自己的爸爸……
比较四五天前,小海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尚未恢复意识和语言功能。“可以肯定(未来)会留下后遗症,程度还不好说”,小海的主治医生昨日介绍时称。
父子“聊天”小海露笑容
昨日上午10时许,本报记者再次来到小海的病床前,看到的是睁着眼睛的小海。他平静地躺在病床上,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靠在病床的陌生人。
记者在他的床边坐下,小海歪着脑袋,用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精神地看过来,一动不动。就在几天前,昏迷之中的小海还只能眯着眼,任眼球无意识地左右转动。
父亲高桂增这时正在一边忙着收拾刚刚为小海换下的纸尿裤。等他抬起头,看到了小海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又赶紧抓起纸巾去轻轻地擦拭。这时的小海父子俩四目相视,高桂增用手掌抚摸着儿子的头,口中念念叨叨地说着潮阳话。小海只是用乌黑的眼睛看着高桂增,一点表情也没有。
“昨天晚上,他(小海)还笑了呢,就他们父子俩‘聊天’的时候。”小叔高桂忠说。而病房护士余慕端用手动了动小海的两只脚踝,她告诉记者:“昨天他这里(脚踝)还不能动,现在可以动了……”
就在记者来到之前没多久,昨日上午,汕头市中心医院的儿科、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来到小海的病房,对小海的病情做了会诊。小海的主治医生翁陈华告诉记者,小海结束了昏迷状态,此前的肺部感染已经被控制,“眼睛可以驻物注视了,手、脚都可以动,也有一些反应。现在医院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一天进两次高压氧舱。”
但翁陈华也告诉记者,虽已经结束昏迷状态,但小海的意识和语言功能还没有恢复,“脑受损情况比较严重,将来后遗症肯定会有,程度还不好判断。”而小海结束昏迷状态的消息昨日也传到了北京,“天使妈妈”基金的邱莉莉表示正与儿科专家评估小海的情况。
医院开设“社会捐助经办窗口”
小海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很多市民和网友要求捐款用于小海的治疗和后期康复。本报记者将意见反馈至汕头市中心医院,医院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并采取两个具体的措施来帮助包括小海在内的需要救助的患者。
汕头市中心医院财务科杨科长告诉记者,目前,汕头市中心医院已经将收费7号窗口专门开辟为接受社会捐助经办窗口,“社会捐赠将专款专用、专门档案核算,医院将遵从捐赠人的意愿”。对于外地有为小海捐款意愿的市民网友,可以通过汇款到医院的专门账户,由医院用于小海的康复治疗。
捐款已逾10万元
昨日,小海的小叔高桂忠告诉记者,目前来自社会各方的捐款已经超过10万元。而转院12天以来,已用去各项费用约4.7万元。
小海的主治医生翁陈华明确告诉记者,根据小海目前的情况,治疗费用还要根据治疗和住院周期、康复情况来判断,按照经验保守估计也将超过10万元,“如果住院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就不好说了,那得看家属的承受能力和意愿”。
账号:101401040000034 户名:汕头市中心医院暂存款 开户行:汕头市农行大华支行 为小海捐款者请在汇款用途中特别注明:捐赠医院少儿科重症病房病者高海钦(小海)。
《9龄童自杀获救陷深度昏迷》新闻追踪
记者手记:
11月30日起,我一直在陪伴和关注着小海。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时候不是以一名记者的身份,而是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陪在小海身边。
海内外人士都在密切关注着小海的命运。这其中发生了不少动人的故事,曾有沈阳市民打电话来问:“都要下雪了,小海有没有被子盖?”还曾有河南人打长途电话来说:“我在为小海祈祷,祝愿他早点醒过来”……
不计其数的网友在关注着小海。本报关于小海的新闻报道,仅在两家网站被转载后就留下了超过10万人次的评论。关注仍在继续,事件给大家的震撼慢慢扩散到了对慈善、对救助、对生命的讨论。这也是每个人对生命的一次重新认识。
在广州日报汕头记者站,至今仍保留着一份来自全国各地捐款者的名单,要求捐赠的电话直到昨天还在不停地打进。
很高兴,能够与如此多尊重生命的人同行。
昨天下午2时许,在医院里,我陪着小海下楼去做高压氧舱治疗。推进电梯的那一刻,躺在活动病床上的小海竟然张大了嘴巴,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也许,这个9岁的孩子真的只是睡着的时间太长了……但愿他真正醒来时,能够好好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