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拥有同等的尊严(图)
2008-12-09 11:42
人民网-读书频道 评论0条
认识孙江老师已经好久了,最初是因了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而后又在新闻传媒方面有过接触,但知道他研究动物福利立法还应该是近两年的事情,只不过对于这一点,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记得多年前的一天,他给我发过一则短信,说他遇到一只受了伤的流浪猫,那只猫竟然象认识他一样一直跟着他。发短信的时候,他正守着那只可怜的猫咪在宠物医院的手术台上。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只流浪猫已经在他的家里变得肥硕而慵懒了。也就在他收留那只猫的那一年,我曾经请他帮忙提供一个热点的话题来写当年的提案,于是便有了他最早的关于小动物福利法研究的作品《加快出台保护小动物立法的建议》。直到今天,当这本还泛着墨香的《动物福利立法研究》一书拿在手中的时候,才发现孙江老师这些年来对这件事情的执著竟然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即是朋友的新书,拿来一阅,也应该是对友多年付出最好的回报吧?虽然这书里的内容于我看来太过于的专业,但还是沉下心来细细研读了一番。不过本人既非从事法律研究的专业人士,也非动物保护的热心人,我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生对动物怀有戒心的人,不论是那些在我看来面目可憎的蛇鼠之类,还是寻常可见的毛虫蟑螂,就算是家养的猫狗,我也统统地会避而远之。所以读过这本书后,我无意于评论书中所阐述的关于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理论基础的正确性,也无意于评论动物福利在中国立法的必要性,但书中所散发出的那种淡淡的人文关怀,以及文中的旁征博引却时时地感染着自己。
我总觉得一本书能够让读者看下去,除了内容上的充实和丰满以外,作者写书的初衷同样也是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作者为本书撰写的自序当中,他引用了《圣经》中的一句话,神说:“我是耶和华,是凡有血气者的神,岂有我难成的事么?”就是这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作者悲天怜人的天性,并由此及彼而想到动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处——假如动物能够开口说话,那人类便会是它们口中的神吧。因为长久以来人类毫无疑问地主宰了这些有血气的生灵,那人类在动物那里也确乎应该没有什么“难成之事”了。然而人类的神同时还说了一句话:“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他开门。”那么动物在它们的“神”人类这里呢?动物不会祈求,是不是我们就不再需要给予?动物不了解寻找,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将其理解为没有需要?动物不会叩门,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关上心房并且永远不打算开启?就是这一连串的问句,让我在翻开书的第一页时便抓住了我的心。
联想到这几年社会上频频曝光的虐待伤害小动物的事件,不禁令人唏嘘。2002年北京一名大学生把硫酸泼在了动物园五只狗熊的身上;2006年上海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活生生地挖掉了小猫的双眼;还有近年网上流传的一名中年妇女用高跟鞋踩碎猫头的事件;再有活剥流浪猫皮,把猫肉假冒羊肉兔肉卖给顾客------这些令人发指的行径,就是动物眼里的“神”人类赐予它们的吗?虽然一经曝光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但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在小动物保护立法方面的滞后,因为所有的谴责都只能停留在道德层面,而那些惨无人道的制造者们却可以逍遥于法律之外,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法律的缺失和遗憾。我想,这或许也是作者著此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动物福利立法研究》一书里,从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公元前三世纪的《逸周书·大聚篇》所记载的“在夏三月,川泽不入网,已成鱼鳖之长”,到古希腊《共和国与法律》中所记载的关于动物的案件审理,再到1822年世界上首部为动物福利立法的英国《马丁法》的颁布。作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古人对动物福利立法的重视与关注,句里行间我们都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也甚为我们的先人在4000多年前便有此心胸而自豪。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流传在纳西族东巴神话里的故事。或许与今天的主题有些出入,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话说在洪荒时代,“署” (即自然)与人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彼此不分,同枕共食。两兄弟长大成人后发生争执分了家,于是人类拥有田地、道路、房屋、村庄、家畜等一切人类之物,而“署”则拥有山林、水源、野生动物等人类之外的全部。人有猎具,肆无忌惮地捕杀兽类;人还有铁制的农具与火,疯狂地毁林开荒。“署”也因此报复人类,暴雨骤降,电闪雷鸣,山洪狂泻,吞没田舍,野兽奔腾,追捕人畜。人类在“署”的报复面前一下子变得弱小起来,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东巴神丁巴什罗的帮忙。在神的帮助下,人与“署”坐到谈判桌前,签订了条约。条约里规定人类应遵守:勿射玉龙山的鹿,勿捕金沙江的鱼,勿猎林中熊,勿毁高山树,勿污江河水……。“署”应遵守:不让狂风卷冰雹,不让山崩洪流起,不让天响炸雷地震荡,不让人畜遭病难生存。条约还规定:“署”可以适量地让人类狩猎、放牧、开荒及采伐树木;而人与“署”要想永远保持互利互惠、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就必须定期举行“谷”这种祭祀仪式来与自然相互对话和交流,于是便有了“署谷”仪式,这种仪式一只保留到了今天。因而,一个传统纳西族人走到山里,他看到的不是人类的资源,而是“署”的财产。也正因如此,成就了纳西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成就了云南丽江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
这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何去均衡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也应该算是一种借鉴吧?从今年“5.12”那场天地同悲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灾难的面前,生命都是脆弱却平等的,无论人类还是动物。所以我们学会尊重爱惜其他的生命,才会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具意义,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