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郑大熊猫名字定为“嘟嘟” 临行体检健康(图)
2007-10-25 10:56
东方今报 评论0条
昨天,在“嘟嘟”的家———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熊猫苑”内,熊猫医院的医生为“嘟嘟”做了临行前的全面体检,结果显示“嘟嘟”非常健康,符合出园条件。按照计划,它将于今天下午5时左右,从成都飞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7日与大家正式见面。
定名“嘟嘟”有四层含义
昨天下午,在郑州市动物园“都市频道熊猫馆”前,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副总监郝东升与动物园管理处副主任徐新杰共同揭开“谜底”——来郑大熊猫定名“嘟嘟”。
自10月17日大熊猫征名活动开始以来,本报与都市频道每天平均接到取名电话400多个,截至昨日下午3时,近3000人参与了这项活动,起的名字有400多个,其中158位参与者为大熊猫取名“嘟嘟”或支持大熊猫叫这个名字。
定名“嘟嘟”,有四层含义:一是“嘟嘟”在所有的名字中呼声最高;二是它来自四川,四川的省会是成都,而它要落户的郑州又称“商都”;三是因为联合征名的两家媒体,一个是信号覆盖全省、收视率保持全省第一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一个是都市发行第一的都市报《东方今报》;四是大熊猫胖乎乎的,“嘟嘟”能体现熊猫的憨态。
据本次活动“大熊猫起名办”临时负责人姜长永介绍,凡是为大熊猫起名“嘟嘟”的热心参与者,均将获得一份精美的卡通熊猫玩具礼品。
除此之外,征名活动还产生了一项神秘大奖得主:许昌的梁培鹃。动物园管理处副主任徐新杰介绍说:“本次征名活动发起后,梁培鹃于17日晚8时16分,第一个打进征名热线电话,为大熊猫起名‘嘟嘟’,幸运的梁培鹃,可以终身免费游玩郑州市动物园。”
临行之前,“嘟嘟”进行全面体检
【临行体检】
为了体检两顿没吃饭
昨天上午8时,“熊猫苑”还没有开门,我们便和“嘟嘟”的饲养员潭成彬一道,来到“嘟嘟”的卧室前。
听到开门声,“嘟嘟”慌忙从角落里爬起来,兴奋地坐到电子秤上。大半个头伸到栅栏外,向着潭成彬直摇晃。“它是饿得很了。”潭成彬介绍,大熊猫体检时,兽医要先对大熊猫进行麻醉,等它恢复清醒后,几乎都会有呕吐现象,为了防止呕吐时食物堵塞气管,所以每次体检前,一般都要先给它断食两顿。
打了三支麻醉针才睡去
10时25分,“嘟嘟”的卧室外已围了很多工作人员,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它麻醉后把它抬出来。
兽医师王承东准备好第一支麻醉针,并把它塞进一根1米长的铁管内。趁“嘟嘟”不注意,王承东隔着笼子把铁管对准“嘟嘟”,通过向管内加气压,将针管射进“嘟嘟”腰间。可过了4分钟,“嘟嘟”还在卧室里溜达,丝毫没有倒下睡觉的意思。
王承东射出了第二支麻醉针。又过了几分钟,“嘟嘟”还是精神抖擞,依旧在“卧室”摇头晃脑。
10时41分,在第三支麻醉针扎在身上后,“嘟嘟”才躺了下来。专用托兜,担架,小车……6名工作人员忙活了十几分钟,终于将“嘟嘟”送到了熊猫医院造价9万元的手术台上。
据了解,熊猫医院使用的设备基本上全是进口的,而且,很多设备都经过了特殊改造。
体检显示它非常健康
虽然“嘟嘟”被放到了手术台上,但还得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对“嘟嘟”进行气体麻醉,以防在检查期间,它醒来乱踢乱蹬。
抽血、做B超、检查五官……十几个大项目,近百个小项目的检查,花了近1个小时时间。“这只大熊猫的身体非常健康,远远超过了同龄大熊猫。完全符合出园要求。”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熊猫医院院长汤纯香说。
饲养员心疼得流泪
12时20分左右,清醒过来的“嘟嘟”在卧室里开始呕吐。它卧在地上,身子随着呕吐一耸一耸,嘴前一摊白沫,眼睛里也含着泪。
虽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潭成彬一直蹲在“嘟嘟”面前,隔着铁笼子不停摸着它的头。“每次检查都这样,看着心疼人。”29岁的潭成彬虽然饲养“嘟嘟”才几个月,但“已经有了感情”,说着话,潭成彬开始哽咽起来。“不过没事的,下午它就会好起来的。”说完,他起身去竹库里为“嘟嘟”挑选竹叶比较大的白夹竹去了——在这个季节里,只有怀孕或生孩子的大熊猫才能吃上这种竹子。
下午4时左右,“嘟嘟”完全恢复正常,它又开始欢快地在园子里为游客表演吃竹子的憨相了。
【其他准备】
准备工作均已就绪
在体检的同时,其他工作人员也在为“嘟嘟”飞赴郑州做准备,截至昨天下午5时,准备工作均已就绪。
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郭勤介绍:“专门运送这只大熊猫的救护车已经就位,‘干粮’、必要的救护设备和药品等也都准备好了,路上,饲养员将一刻不停地呆在它身边,现在就等出发了。”
食物制作人员周琛告诉记者,为“嘟嘟”带的“干粮”是熊猫窝头,将带12个,够它吃6天的,这种窝头是用玉米、大米、黄豆、竹粉、鸡蛋加上调料、盐和糖混合做成的。“制作的过程看起来像我们在家里蒸馒头,但当初研究这个窝头的配方和工艺,可费了不少劲儿。”周琛说,这个配方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和圣地亚哥动物园的专家共同开发的。
最美女记者博客
临行,商贩送了件值得珍藏一生的“纪念品”
明天早上六点就要起程回郑州了,临行前总得买些纪念品吧!可是因为我们住的这里前不沾村后不挨店儿,买东西要到七公里外的卧龙镇,全是山路,只有早上七点的一趟班车,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儿,就得打车。
或许你可以想象,在山里打车是多么不易,我们在路边足足等了近一个钟头,连个出租车的影子都没见到。同行的巴东和赵艳伟想了个办法:向门口卖水果的小贩租车。你猜怎么着,人家还真的肯租,要价30元,我们还到25元,三四万的吉利汽车,不用交押金!
要是我们一去不回呢?老乡说:“没事,你们早去早回,别耽误我收摊就行!”面对这种久违的信任,我们三个人六目相对,不知所措。就这样,我们把商贩的汽车开走了。我们开得特别小心,回来的时候还给他加了油,油钱远远超过了租车的费用,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人们每去一个地方,都喜欢留下点回忆,纪念品是物化这种回忆的最好形式。而此行,我最值得珍藏的“纪念品”是在买纪念品的路上邂逅的这份信任,在喧嚣的城市,它值得珍藏一生。曹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