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网络浏览器文艺复兴时代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9-0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Google Chrome的出现有助活络网络浏览器市场。在2008年9月前,一提到网络浏览器,多数的网络使用者会直接联想到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部分的人会想到Mozilla的Firefox、Apple的Safari与Opera Software的Opera等,不过,上述状况在网络搜索引擎龙头Google于 2008年9月推出Chrome后变得不太一样。

现今的Google Chrome虽然动摇不了IE与Firefox等既有浏览器的市场地位,但确实对其造成一定影响。举例而言,Mozilla即是看到Google Chrome可支持JavaScript,让在2009年初推出的Firefox 3.1,可支持JavaScript的TraceMonkey引擎转为预设功能,以及强化在移动领域的创新应用等,至于微软的对应之道,则是依照使用者的网络行为,强化IE 8.0最为人所诟病的安全与隐私防护等功能上的表现,以巩固客群。

网络浏览器将左右云计算服务市场的发展速度。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即曾于日前表示,Chrome的诞生与网友很难透过IE等浏览器顺利浏览Google.Docs等以JavaScript程序撰写的云计算服务有关,对Google来说,Chrome的市占率有无超过IE与Firefox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点在于让当前的浏览器厂商正视到遵循国际标准与支持JavaScript等议题的重要性。

网络使用者拥有更多选择权。当浏览器厂商都正视到国际标准与JavaScript等议题后,除了网络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喜爱的浏览器外,如希望浏览器中的每个标签页面都是独立运作、互不影响的网友可选择Google Chrome、喜欢视心情随时改变浏览器功能的网友则可选择拥有许多扩充组件的Firefox;除了网友可以有更多元的选择外,网络内容服务供货商也有机会不用在为每个网络浏览器开发相对应的程序界接口。

总的来看,鉴于部分网络浏览器导致网络使用者无法顺利的接近使用以JavaScript程序撰写的云计算服务等状况一再发生,Google遂推出Chrome,而且,为了完善Chrome的功能,Google亦允许外部人士提供修补程序,由此来看,为与Google相抗衡,微软与Mozilla计划于今年(2008年)初推出的IE 8与Firefox 3.1,除会强化其在国际标准遵循与JavaScript支持能力外,亦可能透过提供符合既有使用族群需求的功能服务等方式,以巩固、甚至是拉升市占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