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艺术类院校在全国各地的招考正紧张进行。记者探访北京、郑州、济南等地一些考点,各考场都挤满了考生和家长。而在备受关注的“艺考热”现象背后,从考生参加专业培训、择校报考、应试到录取等各环节,已经形成了一条家长“烧钱”的利益链条。
考前培训:拉关系的开销比学费还多
艺考连年升温,很多家长把艺考当作进入高校的捷径。郑州市一个考美术专业的男生家长告诉记者,她儿子文化课成绩不好,所以上高二时决定改攻美术专业。一年多前,她通过熟人把儿子送入某高校一位专业教师的个人“画室”。这位教师是参与省统考出题和改卷的,很多人都想“投靠”他,没关系根本进不去。他只收二三十名学生,每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就上万元。此外,平时经常给老师送点礼品、请老师个别指导、吃顿饭等,这方面的开销甚至超过了学费。
一个去年考入一所本科院校舞蹈专业的山东籍学生对记者说,她在考试前参加了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这所大学的老师办的,一节课一二十个人,学生都是通过私下关系找到这个老师的。这个老师就是学校的考官之一,他们找老师上课就等于给他“送钱”。总共上了十几次课,一节课两个小时就要交200多元。
培训课大部分时间就是练基本功,老师给纠正一下不规范的动作,指点一下为考试准备的舞蹈。参加这种培训班的目的不是学习什么,因为没考过这所学校,不知道怎么考,想通过培训打探点“考试信息”。她说:“考试之前,老师看我基本功不错,表示可以帮我疏通一下关系,要家里准备点钱。这笔钱是我艺考过程中最大的一笔支出。钱给了,心里就踏实了。”
中介“黑”掉家长多少钱
为了保险,总有一些考生及家长相信招生中介,花钱“运作”某个院校的专业合格证。
郑州106中学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校党委书记王瑞说,由于艺术专业教育不像文化课有全国统一的考试评价标准,考生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心里没底,这就给一些招生中介以可乘之机。他们往往以“帮助运作保证拿到某高校的专业合格证”为诱饵,把考生凭自身努力考取的合格证说成是自己“运作”的功劳,反过来向考生索取大笔的活动费用。
郑州有一位考生家长说,这有点像“有病乱投医”。去年他儿子参加了6所院校的专业考试,花了1万元钱找中介重点“运作”一所院校。结果拿到了两个没让中介运作的学校的专业成绩合格证,而重点运作的却没拿到。中介人解释说:“一是竞争太激烈,二是钱送得少。”这位家长叹息:“自己找上门给中介送钱,最后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郑州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告诉记者,所谓中介有不少就是“圈里的人”,有的就是高校或中学的老师。以前,确有不少成绩很一般的学生通过中介运作,步步打通关节,最终被录取。因此才有这么多考生和家长效仿,不惜重金找中介。
山东一位艺术院校的负责人认为,艺术专业招生的一个特点是,老师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在招生过程中,老师的主观意愿比较突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个老师招进来的学生都能够符合他的培养要求,这符合艺术教育规律。但同时,这种招生方式给了一些人不受监督的借口,也给考生和家长留下了为考取学校不择手段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培训班、中介机构声称能够找人替考,可以帮助考生在考卷上做记号,能打通关系找评卷老师等,其实大多数只是骗术而已。
艺考的每个环节点都可能成为家长“使钱点”
来郑州招考的某高校美术专业教师说,由于艺术专业考试不像高考文化课组织得那么严密,如美术专业,从安排考试模特、布置考场、监考、收考卷、评分到登录成绩等环节,各个细小的环节如果监督保密工作不完善,都有可能作弊。有些家长和工作人员就是想尽办法钻空子搞“运作”,这每个环节点都可能成为家长的“使钱点”。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考生和家长对考试中“拉关系”“走后门”深恶痛绝,但又都希望自己能“拉上关系”。
来自南阳,陪女儿来郑州考试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当时认为艺考容易,便说服不喜欢美术的女儿学习美术,结果现在艺考比普通高考还难,而且里里外外的费用超过想象。周先生算了笔账:学了近两年美术,学费、画具等花了近3万元;仅来郑州考试这十几天,至少得花掉1万元;为确保命中,报考了11所学校,报名费约需1600元;找了位辅导老师交费2000元;考试期间的住宿、吃饭,打出租车等每天约开支300元。周先生说:“这还是小钱,如果能找得到关系,帮助孩子考过关,就是送出去几万元钱,咱也认了。”
郑州大学美术系副主任魏小杰说,近两年,为体现公平,减少艺考中的腐败行为,有关部门和高校也不断增加监督手段,规范招生行为,如专业测试外聘专业老师作评委,对老师的资料严格保密等。河南今年实行了艺术类专业统考,就大大减少了中介运作的机会,减轻了考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