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你胜过宠自己(图)
2004-07-01 12:52
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0条

法国尼斯街头人狗共欢。国际先驱导报驻巴黎记者高津英报道 有朋友来巴黎,对大街小巷里的“狗屎雷”颇多微词,对狗墓上的纪念碑文感到肉麻。我告诉她,她与法国宠物一族接触还少,否则惊诧的就不会是那些表面的东西,而是他们对宠物既深且厚的感情和为了宠物浑然忘我的表现了。
法国可称宠物大国,宠物数量位居世界人均宠物量的首位,据不完全统计,起码超过6000万。宠物商店遍布城乡,从各类食物到衣饰到专用香水和洗液,商品绝对称得上琳琅满目,甚至比儿童用品都花哨和齐全。人们走到哪里都习惯带着他们的宠物,汽车里、旅馆中,宠物猫狗不离身前身后。
宠物和人一样有“档案”和健康卡,记载着姓名、年龄、住址和健康状况和形貌特征等一系列材料。如果在外跑丢,可以依靠兽医纹在狗身上的号码查找。宠物有个大病小灾,则有专门的宠物医院。寿终正寝,可以进气派的狗墓。
法国人的宠物以猫和狗居多。在法国人看来,它们是朋友,甚至是不可须臾缺少的家庭成员。法国老龄社会问题严重,独居在家的老人尤其多,在他们看来,子女是飘忽不定、指望不上的云,只有长期陪伴在身边的宠物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能够给他们以慰藉。清早和傍晚,随处可见牵着狗或被狗牵着遛弯儿的人们。公园的长椅和草地上,人和狗并排坐着“聊天”。直至发展到狗吃着,人看着;狗坐着,人站着;狗玩着,人等着;狗上哪,人跟着。
法国人对宠物比对孩子还尽心,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绝对应该的。”因为孩子有什么病痛和要求可以通过语言或哭闹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宠物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需要对宠物格外细心照顾,给与它们更多的关爱才是。
想不到浪漫的法国人在宠物问题上很是认真和较真。每每谈到吃狗肉的问题,他们总是显得怒不可遏。随便什么理由都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动摇。我已经忘记那一次同桌吃饭的是哪位法国人了,但他的话我依然记得:“狗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理解和呼应人们的感情,你怎么可以去吃自己的朋友?流浪狗?人不是也有在大街上流浪的吗?吃流浪狗,不是还等于吃同类吗?”
法国人的性格是率真的,他们对宠物的感情并非做作,并非给别人看,而是发自内心。在我出差去南方土伦市的火车上,一位白胡子的老者随后上车,他把怀中抱着的小匣子小心翼翼地在我身边坐位上放好,自己则站着边喘气边对我说:“别害怕,它不是狮子,是只小猫。它叫舍朗,我叫万桑。”透过栏杆,我看到一只并非多么出色的小白猫。出于礼貌,我夸赞猫长得精神、漂亮,老人得意和欣慰的表情,在我看来比小猫可爱多了。
火车开动,老人才在验票员的指点下将装着舍朗的匣子放到座位底下。但他很不放心,一会儿就弯下腰看看,用手轻轻拍打着匣子说两句安慰话。他告诉我:“老伴儿去参加朋友家的聚会,本打算一两天就回来,不料朋友见天热就提议大家一起去海滨别墅玩几天,反正都是退休的老人,没有工作的羁绊。老伴儿虽然很想和大家凑凑热闹,但放心不下猫。她知道我马虎,前后打了几次电话吩咐我怎么带舍朗。为了让她能踏踏实实地玩,我干脆就把舍朗给她送过去。”我问:“那你呢?”老人回答得很干脆:“我,当然把猫交给她就回来”。
不到4小时的行车途中,万桑老人两三次把舍朗抱出来,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轻声细语地唠叨:“别着急,我们还有1小时(他看看手表)23分就可以见到奥尔唐斯(估计是他老伴儿)了。他可能看出我的表情有些别扭,就笑着对我解释:“让它透透气,也省得它寂寞。”见此情景,我这个自认为称职的妈妈不免暗地惭愧,检讨很多时候对儿子都没有这般尽心。
前两天我去尼斯采访,在路边等车时巧遇有关狗的一幕,也让我感慨良多。滨海大道上,一对牵着狗旅游的年轻夫妇边走边摄像、拍照。狗着急,不断挣脱绳子往前跑,女主人只好放弃拍照片,专门安抚心急的狗。狗不耐烦,用头向前撞男主人的腿,见不奏效,索性窜起身扑他的摄像机。
但当另一对老年夫妇牵着一只小狗走来时,大狗对它产生了兴趣,高兴地摇头摆尾,反倒是主人再三拉扯也不肯向前迈步。两对素不相识的狗主人因着两只狗的关系而热情地打招呼寒暄,兴致盎然地看着它们耳鬓厮磨在一起。两只狗之间的“话”说起没完,两对夫妇间便在这段时间里聊着狗的饮食起居,相互介绍养“宝贝”的经验和体会,讲他们狗的趣闻逸事,非常有耐心,大有让狗聊个够的劲头。
看着大太阳下直冒汗的两对夫妇,我真替他们着急。人聊天可以相约到树荫下,他们却为了照顾狗的情绪而不惧烈日炎炎。直到两只狗兴味阑珊,继而起了争执,两对夫妇才挥手告别,被狗牵扯着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