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一向喜欢在顶级的产业展会上释放重大战略变动的信息。2009年2月16日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首次出现在巴塞罗那举办的2009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向全球发布了WindowsMobile6.5,微软再次对自己的移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
很多年前微软宣布进军移动通信市场之时,给自己的定位是锁定对移动有需求的商务人士,所以微软的移动操作系统强调与PC操作系统体验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强调移动办公,这个定位保持了多年。但是只定位商务人士这显然太“小众”,显然无法满足胃口,微软必须重新修订原来的移动战略。
战略转向个人与娱乐消费市场
2月16日,鲍尔默以惯有的大嗓门宣布,微软移动将走出商务市场,全面拥抱消费市场。对于微软的移动战略调整,在展会之前就开始有各种猜测,鲍尔默的出场证实了一切。尽管微软一向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强大的执行力,但这次新的调整,微软也并非拥有百分之百的胜算,微软必须对自己的移动品牌进行重新包装,对手机操作系统进行革命性改造,必须推出更多吸引大众的移动服务,必须扩大产业生态链,才能赢得胜利。
在16日当天,鲍尔默和微软移动事业部主管AndyLees演示了WindowsMo-bile6.5的新功能,这个新版本是微软进军移动消费市场的必备“武器”。首先在技术层面,新版本操作系统一改往日的界面,拥有更适合大众娱乐消费的全新用户界面和更丰富的浏览体验,对于触摸屏和手势支持也有重大改进。其次在品牌层面,尽管微软这些年在移动市场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比起其他对手,微软手机在个人消费市场的名气还不足以对抗其他对手,所以微软透露将在Windows品牌双倍下注后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如果说“Phone”叫起来更适合移动消费市场,苹果有iPhone,谷歌有Gphone,这次微软也取了一个“MyPhone”的名字来凸显微软的移动新服务。再次就是整合服务,MyPhone服务能够和WindowsMobile6.5协同工作,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对日历、联系人和各种多媒体信息进行同步操作,并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存储在网络上。微软此次还正式发布了WindowsMarketplace,是WindowsMobile第三方应用程序发布和管理的场所。
应该说,从品牌到技术再到服务的全方位整合,微软已经为正在进行的移动转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在展会上已经有HTC、三星、东芝、LG等等合作伙伴推出了基于WindowsMobile6.5操作系统的样机。《中国电子报》记者从微软亚太区移动通信事业部产品总监吴丽娜的皮包里掏出各个样机进行揣摩,从工业设计到使用体验,他们与苹果、诺基亚等等最新的手机不相上下。微软公司希望该操作系统可以超越iPhone以及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
与对手直面竞争
可以看出,微软的这次移动战略调整强化了其“软件+服务”在个人移动领域的优势。但“软件+服务”模式在移动领域不是什么新鲜事,诺基亚、苹果等等也都已经在走这条路。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开放,并大力推广“网上手机应用集市”已经成为目前这几个移动巨头之间较量的战场。在同样的“软件+服务”模式下,微软有什么突出的优势可以胜出?微软亚太区移动事业部总经理关润贞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从服务器、PC到手机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使用习惯是其他对手没有的。另外微软坚持不做硬件,也使得自己拥有更多的硬件合作伙伴。再者是微软平台拥有大量的开发者,这也使得未来在移动领域的应用方面,微软有更大的空间。”她否定了微软将有可能进军手机硬件的传闻,这给微软的硬件合作伙伴们吃了定心丸。
应该说,原来微软与诺基亚、苹果、谷歌等之间的竞争还不是那么如针尖对麦芒,因为各有侧重,但是微软调整战略之后,使得自己与这几家移动巨头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敏感起来。尽管微软一直遭遇不开放源代码的攻击,但是鲍尔默认为开放和开放源代码完全不是一回事,对此他说:“有些人认为开放就是开放源代码,但对我而言,开放的意义并非仅此而已。开放也可以指开放性的平台,好让其他人也可持续延伸。”在他看来,像苹果公司这样软件和应用只能运行在自己的硬件上才是真正的不开放。
同样敏感的是成本问题,很多人认为谷歌的操作系统Android和其他Linux手机操作系统成本更低,但是关润贞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本是包括了用户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开发成本等等,而且不在甲处收费并不等于不在乙处收费。上海禹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坦言,开发当然有成本,他们一直用Linux开发手机解决方案,投入了5年,无论哪一种平台都是有成本的。
在很多人看来,微软战略调整之后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但其实微软最大的对手还是他自己,他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把品牌、技术、服务、产业生态链做好,而当这一切都做到位的时候,胜负自然会见分晓。在这个多元化的市场上,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关键是企业能否整合更多的资源,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游戏规则。(文/李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