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明年湖北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将突破25万
2009年,待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将突破600万大关,“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后金融海啸时代困扰中国的一大难题。然而,在困境目前,“武汉条码”跻身国际标准行列的利好消息,让湖北省拥有了一道抵挡危机蔓延的“无形之墙”。
中国条码产业的核心集聚效应在这个时候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提信心的大背景下,湖北省正在加油加码朝着信息产业高端化冲刺的,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环境对于高端人才吸引力正在逐日倍增,业界的各路人才精英纷纷选择了这个正在逐步崛起的信息产业强省。
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洪胸有成竹地给出了这么一组数据:作为龙头项目的武汉二维条码产业基地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随之而来的中芯国际项目预计建成后将实现就业1000人;富士康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00万台电脑、3000万台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其软件园将聚集两万多名软件人才。
近年来,随着湖北省信息产业逐步向高端化发展,对业界人才精英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应。据了解,2002年湖北省信息产业全行业平均从业人员约为4.3万人,到2007年扩充至15万余人,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2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人左右。
“根据规划,明年湖北信息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比目前要翻一番,为此我们将充分利用湖北的人才优势,着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张洪介绍说,湖北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有着良好的软件业发展优势。据统计,仅武汉东湖开发区内就有17所大学设有计算机软件专业和相应研究机构,40多个科研院所设有计算机开发和研究部门,有从事软件及相关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1万多人。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多媒体软件中心,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有CAD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动力运行试验所的仿真软件研发中心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与国内其他大城市不同,湖北省信息产业的人才道路走出了“理论人才多,实践人才少”的怪圈。在建设中部信息产业大省的发展战略引导下,高校和企业打破信息产业类人才旧的一套培养模式,在核心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了合作,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营销人才等企业所需的业界精英,同时每年还着力于引进世界人才、留学人才等。高端化信息技术人才齐聚湖北,为冲刺行业制高点注入了无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