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虚拟经济向何处去?
向后看,只看到资金流;向前看,发现的是信息流。下一代经济要求看前看。一方面,在前进方向上解决问题,比庆幸自己因保守而躲过危机,更为可取;另一方面,前进的方向,未必是走美国上一代虚拟经济的老路。中国要开拓新路。
新路就是:用信息化改造虚拟经济,建设信息化金融(而不是金融信息化)。
过去谈信息化,常讲“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实改造虚拟经济也是当务之急。国际金融危机显示,虚拟经济一旦出现问题,传统产业改造得再好,也不免一同遭秧。问题是,银行和金融业本来就是信息技术应用最普及的行业,而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信息技术并没有救银行的命,甚至还在推动金融创新中起到“更有效地犯错误”的作用。
为此,我们要反思金融信息化这条思路,将新思路转向信息化金融。后者说的是,把信息化当作一种生产方式和机制、体制,改造金融业本身的性质。
原来说的金融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总体框架内,以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工业化的金融。工业化金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信息不对称机制下的利益不对称体制。美国和中国的体制在这一点上并无区别。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沿工业化体制惯性加强信息不对称。比如雷曼兄弟公司的信息技术应用,起到了让日异复杂的金融业务让人更加看不懂,更加不透明的作用。用信息不对称,掩盖利益不对称,好让代理人更有效地打劫委托人,让金融业更有效地打击国民经济。
信息化体制相反,它的根本方向是通过信息对称化、透明化的机制,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对称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低成本地实现复杂条件下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对称,以对称的信息流主导不对称的资金流,贴近真实世界和以人为本。
对于中国来说,比美国还多一个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问题。中国的前进目标,不是单纯实现银行和金融业的信息化,而是要象“得了糖尿病还要吃糖”一样,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体制性矛盾下,寻求专业化这种不对称机制与透明化这种对称机制的平衡。既要补美国已完成而中国没有完成的银行和金融业工业化的任务,又要绕开让美国跌得很惨的异化病这种工业化癌症的覆辙。因此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任务,比美国更加艰巨。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讨论《金融业变革的力量:竞争、制度创新、信息化》,进行“银行业新格局盘点”,研究《信息化对于大银行建立新规则、业务创新、巩固地位的作用》等,具有特别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向前看,中国有没有反超美国的机会呢?有人曾说,“全球范围内看,银行客户的80%左右是不能给银行带来综合收益的,只有20%左右的客户能够给银行带来效益”;“国内对于大多数客户一视同仁的服务,正是商业化程度不够的表现。看来,彻底的市场经济确实是无耻的。”这个观点过时了。信息化与二八法则的逻辑相反,如果能低成本地为80%的个性化、差异化、异质化需求提供银行增值服务,中国就会比美国更有竞争力,更加市场经济!
信息化金融将走向个性化和范围经济——既不无耻又赚钱。(文/姜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