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前,广州首家青少年网瘾戒除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启动关爱网瘾少年的“羊城E路阳光520计划”,家长咨询网瘾电话非常火爆。同时,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在这次两会上建议应对网瘾立法,提交了关于制定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提案,呼吁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网瘾少年”成社会问题
据权威部门调查,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的未成年网民,在对网瘾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另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案都与“网瘾”有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有70%的少年犯因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被诱发盗窃、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等严重犯罪。
三大因素成诱因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原因,当然也有孩子本身的原因。所以应该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做具体的分析。就其原因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他们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网往往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在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大多中学生身处的不利环境也是导致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仍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网吧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的乐土。在家庭环境中,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现实中教育层面缺乏有效引导。处于电子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中,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有效引导的中学生更多的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坦诚:“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
家长言传身教最关键
网络的发展绝不是洪水猛兽,网络对青少年发展具有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意义,出现网瘾少年关键是对青少年上网缺乏正确的引导与规范。广州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专家沈家宏教授就表示,家有网瘾少年,最应该反省的是父母。孩子网络成瘾只是对家庭问题的一种反映,要彻底解决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源头——家庭着手,而不是仅从孩子身上解决问题。
爱玩、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使孩子情绪愉快。父母与孩子共同做游戏不仅有益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亲子之间关系的改善。父母与孩子共同做游戏,不失为一种戒除儿童网瘾、感受亲情、加强亲子交流的好方法。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寻求代替性爱好,如参加各种体育或户外运动。此外,父母也要和孩子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孩子一起玩电脑,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影响。
网瘾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网瘾问题表面上来自虚拟世界,其根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互联网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没有过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趋利避害、寻求快乐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家长言传身教最为关键。(文/余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