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样说让我们更加期待今晚的首播了。我们了解到年过五旬的韩老师是第一次来扮演中年的毛泽东,当导演听说韩老师与刘思齐一起合影的时候,刘大姐还与眼前的这位“主席”很拘谨的,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刘大姐您请韩老师出演这部戏,您是看中了韩老师的哪些特点?
[刘思齐]:我第一次看到韩中同志的时候,他那个大个子,那个块头,还有头发,我就真的恍恍惚惚的,我说怎么这么像啊。然后他坐下来了,坐下来以后,他不知道怎么动了一下,可能是要坐的舒服一点,我一看那就是主席的坐姿,坐定了以后他动了动一坐定我就觉得是主席坐在那儿了,和主席的坐姿完全一样,所以我就发懵了,我觉得太像了。后来韩中同志还朗诵了诗,写毛笔字,写毛体,太像太像了,整个感觉就是一个像。
[主持人]:韩老师,你看了剧本以后,是怎样理解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这种父子情的,又是怎样来诠释这种情感?
[韩中]:这个剧本太好了,一个演员要演好一部戏,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再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导演,我很幸运,我碰上了一个好剧本,碰上了一个好导演,又碰上了刘大姐,碰上了我们这部剧的制片人,非常辛苦的拿下了非常多的这么艰难的实景,我自己觉得很幸运。至于演好这部戏,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因为这个剧本提供了内容,刘导又和我们演员多次交流,大家能够感觉到,刘导是一个非常热爱毛泽东主席的导演,我觉得有一个导演从心底里热爱主席,一定能把主席这个戏拍好,能把《毛岸英》这个戏拍好。我也是这样,首先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也是非常热爱毛主席,因为我这个年龄嘛。至于演的好不好,还需要观众和网友朋友们看了以后再说。
[主持人]:为这部戏都做了哪些功课呢?
[韩中]:作为一个演员,做功课是少不了的,首先,我得了解那段历史,了解毛岸英,包括毛岸英想结婚,主席不同意,因为主席这个人是非常有原则性的,说你是我毛泽东的儿子,思齐不够年龄。所以,我了解了大量的史料,然后我还很有幸的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毛泽东家书钩沉》,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有的书信写的很短,就是两三句话,但是能够看出来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对子女的希望。
[韩中]: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那是在延安时候给苏联的毛岸英写的信,他说希望你多学一些自然科学,只有科学才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你就感觉主席对科学对将来国家的用处,他早有一个设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将来对国家的建设和对祖国是非常有用的,对他个人也是有用的。包括给思齐大姐写的信,说希望你争口气,将来学成了为国效力,主席好多的信都是这样要求,你看他很短的字句,但是字句里头包含着一种亲情,一种非常深厚的民族感情,他爱子女的同时,也希望子女能够为祖国效力。尤其是岸英从苏联回来以后,主席第一个就要求他去劳动大学,一定要补上劳动这一课,主席说了你要想了解中国,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的农民,你一个国外长大的孩子,想在中国生活工作,你不了解中国社会,那是不行的。作为主席来说,我觉得他对岸英要求是非常正确的,毛岸英到老百姓家里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他跟老百姓的感情就加深了。我觉得主席对孩子的教育,在这部戏当中体现的非常多,也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这也是您记忆比较深刻的片段。
[韩中]:我跟导演讲,我只要能演好一个父亲,这个剧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
[主持人]:韩老师,能不能现场给我们来一段主席的诗词。
[韩中]:好吧。其实主席的讲话,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留意去学,一个演员要扮演一个人物,不光是他的神态和举手投足,更主要的是语言和内心的东西,语言也是体现人物的一个部分。但是,这部戏很遗憾基本用的是普通话,但是我打了一点擦边球,这部戏当中唯一有一段主席的诗词,我用的是主席的方言,我给网友朋友们汇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