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杨新亮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313054654
·条形码:9787313054654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英语:中文/英语
·丛书名:当代语言学研究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媒体英语认知教学论》从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的理论视角,分析了中国媒体英语的语篇结构、词句特征、教学效度和学习策略。全书共分6章,包括绪论、汉语情境下的二语学习与中国媒体英语、心理图式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媒体英语的语篇理解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论与媒体英语阅读、心理词汇、知识表征与二语习得、长时记忆与媒体英语学习、新闻丛、建构与习得、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媒体英语认知教学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中国媒体英语的教与学,这在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前瞻性。
作者简介杨新亮(1962-),男,河南禹州人,文学硕士,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教辅7部,著作2部。负责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的网站建设,完成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3项。1999年获河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优秀青年成果奖,2007年获宁波市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孟凡韶(1964-),女,河南方城人,文学硕士,许昌学院副教授。2007年赴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留学,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主持并完成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1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1999年获河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优秀青年成果奖。
编辑推荐《当代语言学研究文库》是一个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学术平台, 旨在探索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展示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文库体现了学科融通、兼收并蓄的编辑理念。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媒体英语的发展
1.2 中国媒体英语的特征
1.3 英语学习的心理学视角
1.4 媒体英语的教与学
1.5 新闻丛阅读
第2章 英语学习的文化情景观
2.1 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
2.2 建构主义学习论
2.3 媒体语境与英语学习
2.4 新闻丛阅读
第3章 知识表征与语篇理解和记忆
3.1 知识表征:心理图式、框架和脚本
3.2 英语语篇阅读的跨文化视角
3.3 媒体英语篇章结构知识表征分析
3.4 媒体英语语篇的理解与记忆
3.5 新闻丛阅读
第4章 心理词汇:词的表征、提取与学习
4.1心理词汇概述
4.2 心理词汇模型
4.3 中国媒体英语与词汇学习
4.4 新闻丛阅读
第5章 长时记忆与媒体英语学习
5.1 语义记忆与情节记忆
5.2 媒体英语与英语记忆
5.3 新闻丛阅读
第6章 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媒体英语学习
6.1 克拉申输入论概述
6.2 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心理过程
6.3 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与媒体英语
6.4 大学英语教学与媒体英语的作用
6.5 新闻丛阅读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媒体的传播趋向国际化、多元化和快捷化。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宣传和交流日益扩大,从而形成了反映中国特有文化背景的媒体传播渠道,其中英文报纸、杂志和网络已初具规模,构成了庞大的对外宣传与交流的英语媒体,同时也为中国的英语教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新闻语篇资料。
本书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学习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研究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者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探讨媒体英语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科学引导英语学习者阅读和学习新闻英语,提高语言知识水平和技能。本书旨在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的不同视角引导读者如何阅读语篇、如何掌握语篇系统、如何学习语境词汇知识和新闻语篇的交际功能,重点提示读者从哪些方面预测和掌握语篇信息和语言知识。本书依据媒体英语语篇主题的续列性、版面内容编排的一致性、语篇语料的充裕性和同语义场词汇的网络性等特征,探讨媒体英语与语篇、词汇等知识表征和认知规律的切合,以及利用媒体英语环境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学习的有效策略。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充分考虑媒体英语的系统语料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特有的文化背景,分析媒体英语的语篇、词汇结构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联性,引导读者了解语言的篇章结构、成篇规律以及语言学习的过程、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等,从而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策略,给读者以方法上的指导。
文摘第2章英语学习的文化情景观
2.1 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
语言交际既是语言能力的体现,又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反映。英语学习者依靠阅读学习反映英语民族文化的语篇时,既要学习语言知识系统,又要构建英语民族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系统和语篇信息。但其英语交际环境却是汉语及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氛围,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本民族文化的环境中,其交际就必须激活两种语言文化的共项,通过语码转换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语言交际分为日常交际和主题交际或话题交际两种。前者在于维系共存的社会关系,如问候、告辞、谈论日常工作及13常事务等。其话语要有一定的社会规约性和习惯性,如问候、谈论天气等,具有英语民族特定的社会交往习惯和定式,这类交际技能需要特定的环境和熟悉的文化知识。特定情境使用的套话式语言并不复杂,但需要日常交际环境和情境式应用的强化。而大部分中国的英语学习眷,尤其是大学英语的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句法和篇章知识,但缺乏英语交际应用的社会环境。而后者在于传递特定的主题信息,交流相关的主题知识或信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处的环境,无论是文化的、社会的,还是专业的、主题知识的,其英语课堂外都是汉语环境。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都与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相关,即使媒体的现代化、多样化和国际化为他们提供了获取国际信息的渠道,以及掌握丰富的人类共性知识,但其表征形式仍以汉语为主。因此英语交际过程中,学习者就需要激活自己熟悉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兴趣、生活等心理知识,通过概念化、语言规划、选词择句、音位配置转换成目的语。
点此购买报价¥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