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三期招标中,江苏、上海、广州三地TD网络将被整体的替换的消息一经报道,业界哗然。这三地的网络此前均由大唐移动承建,而且三地均是中国移动的收入主要来源,若被替换TD网络市场的格局将会完全改写。
此前,通信世界网在报道中曾用“最后的圈地”形容TD三期招标。作为TD建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招标其结果将左右厂商在未来TD市场的地位,意义也就不言而喻,各个TD厂商均拼尽全力。
但在惨烈的竞争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中国移动为何要替换原有TD设备?中国移动副总裁张晓铁在6月底的一次会议上透露,在将于年底收工的TD三期建设中,将替换大量二期设备,主要原因是部分设备性能达不到公司对TD网络质量要求、不支持软件升级LTE、体积过大等。 另外,TD存在同频干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质量。
在笔者看来,无法直接过渡到LTE才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如果不经平台升级,大唐的TD-SCDMA解决方案就不能无缝过渡到TD-LTE,对竭力谋求将于2010年启动TD-LTE的中国移动来说,是件很不爽的事。而华为和中兴所设计的3G TD基站可在同一物理平台迁移到TD-LTE。长痛不如短痛,趁TD现网用户不多及早更换才是上策。
不过,中移动此举也有一定的政策风险。因此,有消息称“是否整体搬迁大唐在广州和上海的TD设备,中国移动也不会擅自决定,还要看工信部的最终决定。”这样就有了挡箭牌,一旦整体搬迁被否决,中国移动完不成TD用户发展指标也有话可说。
其次,2A+1B的招标方式也值得商榷。TD三期招标与往期招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招标方式不同。
据了解,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要求各省分公司在近期上报自身推荐的设备企业,并且对上报方法予以了明确规定——省公司须上报三家设备厂商,两家为A类企业、一家为B类企业。中国移动还规定最终A类企业的份额为75%,而B类企业的份额要达到25%。
根据中移动此前的评分结果,中兴、华为、大唐和诺基亚西门子被规划为A类企业;普天、烽火、爱立信和新邮通为B类企业。
这样以来,反而B类厂商更有安全感,稳获25%的市场份额,但在设备性能、系统稳定性、售后并非是最好的,而两家入选A类的厂商势必拼个你死我活,像大唐移动这样存在问题的厂商更可能血本无归。
第三,就是大唐本身的市场化程度问题。由于大唐是国有企业,又是TD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和发起者,受政策便利较多。这种状态在产品研发阶段问题尚不突出,但已进入到市场竞争阶段就成为限制大唐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大唐又缺乏利润积累抗风险能力较差,TD前两期设备的免费替换对大唐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如何在短期之内建立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将是大唐面临的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