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信息产品助力数字图书馆建设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9-07-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数字图书馆一词从英文“Digital Library”而来。建设数字图书馆,首先就是数字化,将图书馆的珍本、善本等珍贵资料用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接下来就是将这些数字化的资源在一个网络或互联网的环境中分布式共享,为用户同时访问多个分布式多媒体信息源,为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

为了更好地实现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信息服务的新境界,需要图书馆不仅是一个传统的信息窗口作用,还是一个智能化的知识服务者。数字图书馆系统应该以简单的用户操作接口提供对海量多媒体数据的高性能检索服务,还应该朝着个性化、主动化、多样化的目标迈进,提供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推送等用户喜闻乐见的服务形式。

在传统的分布式处理模式下,图书馆信息系统内所有的信息分散在内部各个服务器上,信息的管理和可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系统的升级和新业务的开发部署也都不能及时响应计算机系统快速变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下,以信息应用为中心的存储集中处理模式应时代的需要走上了历史舞台,而构建企业级的图书馆信息源存储基础设施则更是集中处理模式的重中之重。

对于数据图书馆中心来说,几分钟的宕机或网络中断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宕机的时间再长一些则可能危及整个数据的访问。因此整个IT系统的高可用性变得非常重要,而作为信息系统核心的数据部分的高可用性更是重中之重,服务器的宕机可以通过多台服务器冗余带来保护,但是如果服务器上的数据没有有效的保护或成为访问瓶颈,则可能成为致命的缺陷。

另外,分布式的环境给信息系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数据分布在众多的平台和服务器之上,备份和管理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多个服务器上分散的数据很难共享,而且这种分散的存储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系统管理人员无法在多个系统间有效的调度存储资源。再有,这种处理模式也不利于新业务的快速部署,而更快的测试、部署新的应用意味着能节省更多的投入。

充分考虑用户未来的系统要求的情况下,富士通根据其全球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验,提供了以下完整的解决方案。

富士通完善的设计方案将整个图书馆数据中心存储网络结构分为五层,第一层为核心存储层,第二层为核心交换层,第三层为核心管理层,第四层为存储分布层,第五层为应用服务层。

在第一层核心存储层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选择一到两台富士通公司ETERNUS 3000/GR系列企业级存储提供数据中心的海量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基础能力,另外可选配一台磁带库设备用于重要数据的定期备份。ETERNUS 3000系列存储设备从Model50/100/200到Model400,容量也从1TB到35TB。

在第二层核心交换层中设计方案可以选用多套富士通公司提供的Fiber Channel Switch或者Fiber Channel Hub,有SN-M10/20/30/40多种选择。多个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作冗余连接,并且交换机之间通过心跳线连接,实现互相备份,这样即保证了存储网络传输效率又保证了存储网络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在第三层核心管理层设计方案中可以选用富士通公司的PRIMEPOWER或PRIMERGY服务器作为整个图书馆数据中心的核心管理设备,使用SystemWalker Storage Manager、GRMgr、Networker等软件。实现SAN存储网络的管理维护,系统数据的备份,数据共享等功能。

在第四层存储分布层设计方案中可以选用富士通公司的Softek TDMF 软件实现整个图书馆数据中心与分节点数据中心之间数据同步和数据共享。在局网内外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设立分节点数据中心来分担整个网络系统的网络负荷和数据流量,保持分节点与中心的数据一致性即多个存储设备间的数据共享也是必要的。分节点的系统结构与中心一样,也是有五层结构。

在第五层应用服务层设计方案中可以选用了富士通公司的服务器设备,同时把现有的不同厂商的设备接入到SAN中,应用于多媒体数据服务、共享主机、数据仓库、ASP等,实现富士通的整套数字图书馆应用解决方案。

当所有图书馆应用系统连入已采用的富士通智能存贮系统平台,进行数据整合,整合后整个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将位于统一的企业存储平台之上。从单点实现对企业存储平台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信息共享可在存贮系统平台内快速有效的完成,无需占用网络资源。同时,所有的数据磁带备份工作,可通过备份机利用本地磁盘镜像数据来完成,有效降低主机系统的备份窗口需求,大大延长主机系统的在线服务时间。

采用富士通数据图书馆的解决方案将为中国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包括业务和技术)奠定一坚实可靠的宽带信息基础架构(B-Infostructure)。所有的业务可以在这一信息基础架构上进行集中的控制和统一的管理。信息的可用性、保护性和可管理性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将比原来的分布式存储方式大大改善,可以充分满足目前及未来的商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为图书馆内外各类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源源不断地带来巨额的投资回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