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电信业的“百年老店”、全球最大的固定通信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这个“巨人”积极充当行业发展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面对全球固网不断萎缩的市场现状,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摸索出一条从传统固网运营商到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之路。从传统模式到未来创新,一扇新的大门已经打开。
新局:从单一固网到全业务
从固网运营到全业务运营,为中国电信的运营市场打开了新局面,尤其是在移动业务替代固话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全业务运营让中国电信有了新的发展平台与空间。
时间倒退5年,2004年12月,履新中国电信仅一个月时间的王晓初提出了中国电信要从“固话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发展思路。
“当时固网已经基本停止增长,移动对固网的替代加剧,规模和增长均超过固网,中国移动业务收入超过中国电信。”对此,王晓初不仅想在人前,更是走在很多人的前面。
传统语音市场已日趋饱和,在同质竞争、移动分流和新技术的多重影响下一步步变成“低值商品”。在固网增量市场放缓的同时,固网的存量市场危机也明显加重,到2003年底,国内固定电话的拆机数已超千万,零次数呼叫用户数迅速上升。从全球电信市场范围看,全世界固定电话运营商都陷入衰退。
转型帮助中国电信躲过了这场灾难。“04年底,中国电信的管理层展开了一场思想大解放的大讨论。”王晓初回忆说。在对当时的形势做出分析后发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商机巨大,因此做出了战略转型的决策,从单一的固网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随后,中国电信相继推出了商务领航、我的e家、号码百事通等品牌和业务,开始更多的进入信息服务领域,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转型激活了传统固网业务,也激活了一个老牌电信企业。
起飞:天翼插上腾飞翅膀
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品牌定名为“天翼”时,更多电信人想到的是,中国电信将插上腾飞的翅膀。由于缺少移动通信技术手段的补充,中国电信在转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移动牌照的获得无疑是艰难转型中的一道阳光。
2008年12月22日,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品牌“天翼”一问世,便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定位,强调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展现了互联网手机的全新形象。
手机牌照的获得使中国电信真正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从固定电话网络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国电信手里可以打的牌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还在全力升级、改造、优化移动网络,着力加强全业务经营与面向信息服务的转型战略协同一致、融合之道。
此外,中国电信在业务设计与服务、资费方面下了功夫,10年没有沾手移动运营的中国电信在移动业务运营上重新开始学习,不断探索与创新,并在获得3G牌照仅仅100天的时候,就将天翼3G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据统计,目前中国电信天翼移动电话用户超过3691万户。这一数字并不让王晓初感到满足,“中国电信接手联通的CDMA网络之时,市场份额只有4%,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也就是到2011年,移动用户数量超过1亿,市场份额超过15%,毕竟没有一定的规模也很难生存。”
在“天翼”品牌推向市场的时候,中国电信已开始梳理羽翼,展翅九天。
未来:融合创新关键在资源整合
全业务运营时代,运营商只有以强调从客户感知出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系统、持续地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按照客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在提升客户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价值,才能在市场中取得优势。
中国电信实施企业转型中坚决摒弃传统思维束缚和路径依赖,将过去“企业有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转变为“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及时地提供什么”,从单一的“基础通信服务”转变为提供融合“通信、IT技术与信息”的综合服务。
在转换思维后,中国电信在全球第一个成功实施了固网智能化改造,挖掘了现有网络的潜力,延长了固定电话网的生命周期,盘活了5000多亿的固网资产。
全业务运营上的固移融合创新与拓展为中国电信发挥固网资源优势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也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借助全业务经营,中国电信统筹兼顾,融合优势已然被激发出来。
一组经营数据或许能预示中国电信的未来:非语音收入占比提升到2008年的45%;2008年底宽带用户达到4718万户;增值业务发展良好,2008年底收入达到182亿元;综合信息服务取得突破,2008年底收入达到102亿元;天翼用户在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