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家已经开始熟悉英特尔软件与服务部门推出的各种计划,比如英特尔软件合作伙伴计划、英特尔软件学院等,但是我们并不那么清楚,这些计划带来了什么效果。所以英特尔公司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亚太区合作伙伴关系与战略业务发展总监何淑芬女士这一次带了三个“保镖”出现在了媒体面前——两位战略合作经理,一位技术经理,他们带来了四个行业案例,希望能够展示英特尔在“四万亿”中与ISV合作的模式。
英特尔SSG合作关系部从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在为软件合作伙伴提供支持,何淑芬当然不希望与ISV仅仅只停留在合作的层面上,从英特尔的角度来说,更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合作来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本地软件生态系统。
英特尔SSG合作关系部在做什么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经济危机当头,政府以身作则走在前头,应该轮到产业界来寻找机会、抓住机遇,迎头赶上。英特尔最近一年一直在以此为“目标”。何淑芬表示,从她自己的部门来说,正在与本土的软件厂商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英特尔公司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亚太区合作伙伴关系与战略业务发展总监何淑芬从政策方面,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都会给予大力支持,SSG则会在政府大的方向上,帮助本土合作伙伴开发新的软件以及解决方案;而从合作的内容来说,
除了提供有效、节能、安全的硬件平台之外,在软件方面,英特尔提供工程师团队、专家以及软件工具,跟本土软件厂商分享英特尔全球内的成功案例。
何淑芬进一步解释说,我国的软件公司跟国外的比,规模以及经验尚处于初级阶段。而SSG合作关系部希望通过英特尔硬件、软件方面的一些领先技术以及在全球积累的成功案例,跟本土的软件厂商进行分享。
任何人在传授经验的同时都希望不仅仅是“授”出去,最重要的是,如何能让这些本地软件厂商学会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是何淑芬对自己的团队颇为得意的一件事情:不光告诉合作伙伴团队有什么机会,更要教他们怎么做。
所以才有了一系列计划的诞生:软件合作伙伴计划、软件学院、软件园计划、软件加油站等等。在中国英特尔跟4100家本地ISV有合作,全球则有23000—24000家公司参加我们的合作伙伴计划;英特尔在“软件加油站”上帮助本土软件公司推广,目前有900家公司把它们的产品放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推广和销售。
已经有5000多名工程师、1.7万个参加过英特尔软件学院的培训,何淑芬称,要在中国培养健康的软件产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未来人才,让公司在将来发展中,有人才供使用。“所以,我们承诺的是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过程。”何淑芬说。
在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英特尔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英特尔曾经在去年对中控和银江两家极具潜力的软件厂商进行战略投资,并且与合作公司签三年合作协议,在以下三个方面帮助他们:第一,将未来它们产品的路线图与英特尔产品的路线图进行匹配;第二英特尔的业务经理会针对市场、地域和合作伙伴进行开发;第三,提供公司治理,如果以后要变成国际化的公司,英特尔会把英特尔作为国际公司治理的成功案例与之分享,帮助他们走向国际化。
当然对于现在的何淑芬来说,是如何在交通、电力、数字医疗、税务和金融等重点行业与合作伙伴进行更好的合作,从目前来看,何淑芬对这一阶段性的进展很满意。四个案例带来的思考
龚继中与陈景伟都是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战略合作经理,两个人分别从公共医疗应急系统、电力、交通与金融的角度来说明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以及效果。
在讲述英特尔与国电南瑞的合作时,龚继中向我们解释说,英特尔跟国电南瑞的合作主要是电力调度自动化,即“电调系统”。对英特尔以及国电南瑞来说这并不是个轻松的任务。

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战略合作经理龚继中
因为电力行业的独立性很强,客户希望能提升开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尤其是代码级的研发能力,以提升系统性能。
另外,客户希望对系统做移植和切换。因为原来电力行业一直采用康柏的机器,后来这个机器停产了,给他们后续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就希望整个系统都具有开放性,不要被一家绑死。不过这正是英特尔软件部门擅长的地方,用自己的软件、调优工具,开源研发工具为国家电网提供很多帮助。而英特尔与国电南瑞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性能调优以及对多核技术的利用上。
这些技术需要很多的软件支持,英特尔的测试调优工具、研发工具、多核多线程工具,包括对代码级的,还有检查多核化等工具在项目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龚继中表示,英特尔会把这些方法教给它,让他们的工程师同样掌握这些工具,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英特尔的多核技术。
该项目持续的时间很长,结束后,国电南瑞的性能提升最高达到了2.10倍,处理器使用效率达到90%。国电南瑞认为英特尔的平台完全可以满足不只是农电的系统,同时也满足大型系统配电建设的要求。这个结论非常重要的。用户的反馈也是相当积极的,认为英特尔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同时,他们也非常感谢英特尔给予的在软件或在研发技巧上的帮助。
与太极合作的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与东方通合作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以及与金证的集中交易系统合作模式尽管细节处不同,在大的方向上都是一致的:配合宏观经济大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合作模式探索
陈景伟在接受比特网采访时表示,一般与ISV的合作项目一般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和合作伙伴有一个长期的紧密沟通,了解到他们面临的问题,然后才选相应的平台。这个过程一般都是1—3个月,因为ISV不断在市场当中收到客户的反馈,分析完反馈才会进入到平台选择的过程。

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战略合作经理陈景伟
选定平台以后双方开始做一些技术合作,比如优化、测试等,这个过程一般是1—3个月的时间,按照难度而定。再接下来就是部署,这一般是1—6个月,新的方案出来以后,英特尔还要和ISV的客户去沟通,以便客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对于上述提到比较大的行业(换言之比较有钱的行业)来说,更换一个平台的成本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于一些没钱的客户来说,如何让他们接受升级呢?龚继中用了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做例子解释说,他们先做了系统尺寸,根据应用的要求决定应该配什么样的系统。其实传统都是先给一个预算最高的方案,客户接受不了就继续下压。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被逐渐改变。
陈景伟补充说,英特尔在任何合作过程中都要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首先保证现有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起来,首先要把现有的潜力挖掘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面临问题,再考虑增加系统。新增加的系统可能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少花钱,这个原则不管对于有钱行业还是对于没钱行业都是一样的,但是同时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比如说Nehalem价钱稍微高一点,但是运算和处理能力也是成倍增加的。
“我们并不是要把某个东西卖更多数量给用户,我们的本意是帮它们解决问题。这就是英特尔对于用户的出发点。”陈景伟如此表示。
另外,在选择合作伙伴上,英特尔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与软件园合作,照顾更多的中小软件厂商;英特尔的技术是否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这两点是最基本的条件。
在何淑芬的规划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比如在嵌入式领域与更多的ISV合作推出更多解决方案,如何能在全国大约有130亿的市场价值里体现英特尔的力量等都是她正在考虑的事情。四万亿、嵌入式、交通、能源……这些关键词留给何淑芬以及她的团队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步变大同时更有挑战性。(来源:IT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