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到6月全球有165个IPO,总融资额是160亿美元,去年同期是625个IPO,总融资额是911亿美元,这个差距还是很显而易见的。从今年6月份开始,资本市场有所复苏,单单6月一共有38家IPO,融资额是90亿美金。但是,2008年6月有132家IPO,一共融了150亿,所以去年同期还是比今年多了很多的。显而易见,目前资本市场有所复苏,包括香港恒升指数、美国的道琼斯,尤其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亮点。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集团季苏海昨日在“第五届中国创投融资发展高层论坛”作上述表示。
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苏维洲坦言:“ 中国的创业板,经过十年之久的准备,很多企业都是为这个事情等白了头发,现在终于要出来了,有一部分人认为今后国内资本市场肯定是人民币基金主导,主要的退出方式完全是在国内,海外退出越来越被边缘化,这对海外的基金、海外的交易所当然是有影响的。 ”
德勤中国区合伙人金建表示:“ 创业板的发展有三个特征可以树立信心: 特征一:创业板要走向国际化,就是将来我们国家的创业板能否和国际上的创业板接轨,特别是允许一个企业在两地或者三地同时挂牌,如果创业板达到这个目的,对创业板的上市企业来说那是给它一个很好的机会。”金建透露:“香港交易所正在筹划这个事,跟深圳交易所在洽谈、交流,能否达成这个协议,就是一旦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同时可以到香港创业板挂牌,将来伦敦创业板或者是纽约、纳斯达克等等,都可以参与到这么一个模式当中来,这个对中国的创业板企业是一个渠道,它的融资量就会增加。 特征二:创业板的发展有可能会大大推动我们国内的人民币基金、PE、私募基金进入这个角色,因为它和国际接轨了,这样加速PE或者其他的基金投入到创业板企业,准备上创业板的企业当中。 特征三:我国现在正在把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接轨,如果实现这个目标以后,对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所以,我认为从今明两年来看,整个的创业板的发展,应该是成为一个热点。当然这个还需要我们政策的引导,政策的引导又取决于我们这个市场的发展,所以相互之间是互动的。 ”
野村证券投行部中国区执行总监周晓指出,中国的创业板的发展也是一个这个时代必须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主板的补充,我对中国创业板总的感觉是前途光明,但是道路可能比较曲折。 周晓说,中国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包括以下三方面:
1)企业比较小,所承受的风险很有限,容易在经济的波动中产生一些问题。
2)如果是企业发展太快了,本身也会在市场上会有很多的竞争对手,也就是说过去一两年的成功,未必能证明今后永远都成功,随着企业的扩大,公司管理层对这个风险的控制,规模增大以后对企业的驾驭能力,这个都在短期内很难得到验证,这个可能是一个非常主要的风险。
3)中小企业的透明度并不是很高,大的分析师很少能够对中小企业做一些非常详细的研究报告。分析师基本上也是归属在一些大的研究机构、投行里面,他们也是要拿薪水的,这些中小企业并不是这些大的投行、大的机构他们所光顾的对象,所以,在美国就可以看到,像OTCBB这些比较小,他们基本上很少有投行来进行调研。对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很少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来对这些企业进行非常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