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再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协会、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在刚刚闭幕的上海金融业服务中小企业洽谈会上,一系列瞄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在上海诞生。除了传统银行推出的多个金融创新,“非银行系”更纷纷试图抢占中小企业信贷这一“蓝海”。
担保放大企业信用
作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工作计划之一,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在金洽会上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联合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徐汇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金为6.5亿元。
“担保公司的放大杠杆最多是10倍,我们再担保公司的杠杆最多也是10倍。”上海再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忠义说。
政策性再担保公司的主要作用,是对担保公司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通过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开展授信再担保、增信再担保和联保再担保等业务,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额度。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出于对风险的考虑,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非常依赖政府性的担保公司,一般来说,如果中小企业信贷发生不良,由担保公司和银行各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不过,由于担保资源有限等多方面原因,仍有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得不到担保支持。因此,各地亟待建立再担保与再保险体系,从而消除担保机构后顾之忧,分散风险。
此外,信用保单融资也在上海破冰。根据上海市金融办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将对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的保险费率和融资费用给予一定扶持,并探索建立信用保险保单融资项下贷款贴息机制和出口风险保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