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成掘金热点破题关键靠创新盈利模式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9-09-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8.8亿。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10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351亿元。易观国际表示,手机网游、移动SNS、移动钱包、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DIY服务以及移动搜索等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热门应用。

移动互联网急剧升温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半年内增长超过3700万人,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手机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电信运营商逐步下调手机上网资费,并在产业链中大力推动手机报、手机支付、手机证券等应用,激发了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发展迅速,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对移动上网的支持,客观上为用户手机上网提供了硬件基础。

进入2009年,人们对手机上网人数的继续高速增长充满信心——除了上面说到的两个原因,3G牌照的发放更是被业内人士称为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真正开始。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认为,3G带来了更宽的带宽。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访问更丰富的内容,运行更多样的应用等等,与这些外部变化相比,更重要的是思维和运营模式的转变,在3G时代,手机将从通信工具演变成真正的移动信息终端,打电话只是它的一种附属功能。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一些新的经济模式和增长点也将孕育而生。互联网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在3G时代加强业务研发和应用推广,捕获商机。

3G门户CEO邓裕强用“飓风效应”来形容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他看来,3G发牌后,7亿手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需求就会被调动起来,能提供最丰满的用户体验的网站将会聚集最多用户——这些网站像飓风一样具有强劲的吸引力。

各方掘金移动互联网

为了迎接这些爆发性增加的移动上网用户,移动互联网运营商们都表示要尽可能地加强技术研发投入。“2009年我们在技术研发和内容投入方面将超过1亿元,研发人员将从目前的200人增加到300人。”邓裕强说。UCweb首席执行官俞永福表示,UCweb在金融危机前就拿到了风险投资,“够用3到5年了。”这些钱UCweb除了用来推出针对3G的服务,如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来访问网络视频的功能外,还用来改善原有的服务,让其适应新的移动网络速率。

移动互联网也会随着3G牌照的发放逐渐成为广告商们新的香饽饽。邓裕强告诉记者,3G门户目前已经实现了盈利——虽然盈利的数额并不大,“我们已经有招商银行、IBM、中国电信以及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客户了。”

除了传统互联网厂商外,以诺基亚为代表的终端厂商已逐步渗透移动互联网业务。

艾瑞咨询认为,终端厂商涉足移动互联网有利于改善自身单一的业务及盈利模式,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艾瑞咨询研究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山寨机的分流,终端厂商的利润和出货量双双下滑。在行业巨头中,除索爱、摩托罗拉陷入亏损外,诺基亚、三星的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终端厂商对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在有效增强产品竞争力及拓展盈利渠道的同时,也将对移动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推广产生直接冲击。

盈利模式有待深挖

Strategy Analytics日前发布了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来预测的报告,报告称到2013年,全球将有超过7亿5000万用户会使用手机上网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0亿美元。

但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多数参与者并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WAP网站就是其中的代表,WAP网站长期游离在主流商业之外,很难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

很多WAP网站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主业,去寻找短期盈利手段。尽管WAP网站的流量早就超过了移动梦网,但边缘产业的身份,使得这些网站的价值无法得到兑现,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也得不到适当的商业回报。

目前,免费WAP网站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传统互联网和SP——广告收入和下载收费是两大支柱。天下网总裁王鹏飞透露:“天下网的收入中,广告占30%,增值业务占70%。”但无论是广告还是下载,都要以用户数量为增长基础。相对于3.38亿的互联网用户,目前1.55亿的手机上网用户还是难以打动广告主;而对于下载收费,根据3G门户的调查数据,60%以上的手机网民认为目前“上网资费高”,资费成为用户大量使用下载业务的障碍。

王鹏飞同时表示,在目前手机上网的收费机制下,用户每打开一个页面都要支付流量费,现在WAP网站为减少用户的流量成本,都在尽量减少页面并缩小页面大小,但这样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利于移动互联网的整体发展,因此建立更加合理、灵活的收费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