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利润空间
表面看来,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未必在经济上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但实际上,长远来看,智能电网创造的利润是巨大的。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采用智能电网,未来20年内将可节省价值800亿美元的电能,特别是在高峰期,用电量将至少节省50%。
传统的电力分配方式,类似于经济学上的计划经济,电力资源没有被合理配置,造成能源和财富的损失,而智能电网会基本杜绝此类的“浪费”:它会把暂时不用的电卖给其他需要电力的人,使之供或需,都由电力资源市场决定,而从经济学我们得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分配的有效方式。
2006年中期,一家名叫“网点”(GridPoint)的公司最近开始出售一种可用于监测家用电路耗电量的电子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调整家用电器的用电量。9月份,Grid Point计划和一家电力公司合作,让这家公司的用户用上这种家庭能源存储装置。由于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配备了一台安装有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英特尔电脑,因此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对它进行监控。
智能电网的大蛋糕并不是由电力产业公司独占。由来已久的技术优势、经验和利润空间的诱惑,使得诸如IBM、Google等互联网巨头赶紧在智能电网时代全面到来之前未雨绸缪:IBM指定CenterPoint Energy公司作为全球公用事业网络联盟(Global Utility Network Coalition)的创建成员,而Google前段时间刚宣布了一个与太平洋煤气和电力公司(Pacific Gas & Electric (PG&E)) 的测试项目。这家公司早就开始与Google、Intel以及其他一些组织合作,进行提高能源效率的研究。可以说,智能电网这项新技术,给全球电力、电信产业,信息产业及所有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就在3月9号结束的2008年度CeBIT展会上,绿色科技成了本次展会的主题。在会上,HomePlug 电力线联盟及其成员公司展示了许多HomePlug技术的产品。而深入开发HomePlug技术,正是前面我们提到的BPL技术的光明前途。智能电网的发展以环保之名,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中国式梦想
关于中国的电网智能化,IBM公司中国区高级电力专家Martin Hauske先生曾经说过,与美国相比,中国电力行业的基础建设要先进得多,美国有的变电器用了40年,没有收集数据的功能,中国的变电器却有,而且很新。他认为,中国电网起点高,实现智能化更容易。
两个要素是必备的:一个是创建开放的系统,一个是创建共享的信息模式。在Martin Hauske的印象中,中国特别专注科技发展,而美国更注重如何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他认为中国在构建智能电网时要把商业因素加进来,只有把科技与商业结合起来,才能把电网建好和用好。
2007年10月,我国电力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智能电网的条件。
在近日IBM发布的未来五年中改变生活的五项创新中,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智能能源”首当其冲。诚然,在全球资源逐渐稀缺的今天,智能电网的出现无疑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革命。然而,当技术准备好的时候,更大的阻力也许来自体制。怎样将一个庞大体系的旧血液换新,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诱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