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咖啡、可可并列为世界上三大饮料,喝茶已成为东西方人的时尚,有的已成为一种嗜好,也形成了多种“茶文化”。西双版纳是有名的普洱茶重要产地,历史上就有南糯山、攸乐山、象明和易武等产茶名山。在近代,人们在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上千年的野生古茶树和栽培了八九百年的“茶树王”,更使西双版纳的茶叶名闻中外。
在这个茶树的故乡里,各民族不仅爱喝茶,而且还有“吃茶”的独特嗜好。基诺族的一些村社擅长做凉拌茶佳肴。他们于清晨到栽种在热带雨林林窗(隙)的茶树上,采回“一枪(芽)两旗(叶)”的嫩尖,用沸水煮30分钟捞起,然后将盐巴、辣椒、生姜用火炮炙后捣碎与之相拌,再滴几滴熟食油或麻油,加上蒜泥,拌匀即成。这种凉拌茶为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甜润回肠,使人们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暑,冬食驱寒。凉拌茶在1993年4月首届国际茶王节时,由清秀的攸乐姑娘在景洪市孔雀湖畔演制,敬献给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茶叶专家,贵宾们品尝后,无不连连称赞。而布朗族的“吃茶”却是把茶叶腌成酸菜吃,别具一番风味。其做法是:从林中茶园的茶树新梢上采下的一芽、三四叶,用簸箕、篾巴薄摊,在阳光下晾晒,至水分丧失,叶无光泽,茶叶折而不断时,用手搓揉,加辣椒粉、花椒粉、姜末、食盐和辛香佐料装进大竹筒,紧紧压实,用芭蕉叶密封30天后,茶叶开始变酸,两个月后,开封食用。其滋味甘凉浑厚,去烦涤腻,能使人大开胃口,食之身轻体健,远非一般腌菜可比。腌茶是茶叶 的一种保鲜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可保持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长期不遭破坏。腌茶是布朗族婚宴和节日筵席上的传统佳肴。据日本一位研究传统食品文化的专家介绍,在泰国清迈府和日本的四国岛,也有少数的村子保留了此古老吃茶习惯,这也许可以作为日本民族与滇南民族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旁证。
嚼槟榔前的准备
在中国的古籍中,傣族属于被称为“金齿百夷”之列。何为“金齿”?那就是把牙齿染黑、染红之故。时至今日,西双版纳的傣族、布朗族还保留有此习俗。此外,这也与嚼槟榔(Areca catechu)的嗜好有关。过去这些民族的青年男女,一旦进入青春期,便开始把松明烟熏在瓦块或木片上的烟黑刮下来涂在洁白的牙齿上,使其染成黑色或紫色。此外,一些妇女有嚼槟榔的嗜好,她们把槟榔的果子切成薄片,配上石灰、旱烟丝,用生长在热带雨林下的一种草质藤本植物芦子(Piper betle)的叶片包裹,放进嘴里咀嚼。有时找不到槟榔,便采一些含有鞣酸的嫩树叶代替。槟榔果子和那些替代植物咀嚼后有鲜红色的汁液,能把已染黑了的黑齿再染成紫黑色。为什么这些民族喜欢把洁白的牙齿染成黑色、紫黑色?据说,那是具有固齿和装饰的作用,人们认为黑色、紫黑色的牙齿比白色更美、更健康,而槟榔则有驱虫和健胃的作用。至于这种染齿是否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则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