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六月柿、喜报三元。果实营养丰富,具有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
番茄起源于秘鲁等地,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番茄根系发达,根系再生能力强,茎半蔓性,分枝性强。番茄的叶茎表面有腺毛,能分泌一种汁液,故有特殊的气味。对某些昆虫如蚜虫有驱避作用。果实为多汁浆果,有圆球、扁圆、椭圆以及洋梨形等形状。成熟的果实有的呈红色,有的呈粉红色,还有的呈黄色。
番茄按照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二种类型:①有限生长类型:主茎6~8片叶后出现第一花序,以后每隔1~2片叶着生一花序,最后顶芽分化为花 芽,茎不再延伸,出现封顶现象。这种类型植株较矮小,开花结果集中,表现早熟。②无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7~9片叶后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隔3叶着生一花序,主茎不断延伸生长。此类型植株高大,生育期长,偏晚熟丰产。
番茄总的来说喜温暖,不耐炎热。从种子发芽到采收果实,要经过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芽分化到开花结果,有一系列的形态的变化及生长发育的时期,每一时期对外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①发芽期: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氧气。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1℃,适宜温度为20~30℃,最高为35℃。②幼苗期: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营养完全等条件下,可培育出适龄壮苗。此期适宜白天温度为20~25℃,夜温为13~17℃。③开花结果期:适宜的温度为22~26℃,35℃生长停滞,引起落花落果。开花结果期内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协调生长和结果的矛盾,以延长结果期。番茄果实的膨大很有规律: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较快,后期又较慢,属于典型的 s形生长曲线。番茄果实的颜色主要有果实中茄红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决定。如果实中含有大量茄红素,则呈红色。如不含茄红素,只含有胡萝卜素,果实就呈黄色。
中国华北及江淮地区以春夏栽培为主,如果秋季栽培,后期需保护,如在高山冷凉地区可越夏栽培。东北、西北等地无霜期短,夏季不太炎热,只进行夏季栽培。华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不冷,主要进行秋冬栽培。各地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番茄时,多采取冬春和秋冬两茬栽培。长江流域春番茄
一般在冬前11~12月采用加温苗床播种育苗,到清明前后定植到露地,从5月下旬开始采收,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果期,7月中下旬为末果期。番茄的前作,在南方各地均为各种叶菜及根菜。后作也为各种叶菜及根菜。在杭州、上海等地,农民于番茄的畦边套种冬瓜、丝瓜效果很好。
番茄能耐半干旱,但不耐涝。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适宜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种植。在施肥时氮、磷、钾的配合比率为1∶1∶2。定植前施有机肥作底肥,配合施入磷、钾肥,深耕细作成高畦。春番茄露地栽培一般在无霜危害的情况下适当早定植,使之早缓苗和早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对病毒病的抗生。定植密度:早熟品种每亩4000~50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3500株。
番茄多采用支架栽培,整枝方式主要有二种:单杆式,只留主干,侧枝全部摘除,栽植较密,有利于增加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双干式,除留主杆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一个侧枝,其余侧枝摘除。为防止落花落果,可于花期用10~20ppm的2,4-D浸花或涂花,或用20~30ppm的防落素喷花。植株生长中后期,下部的老叶也可适当摘除,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番茄生长期间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须配合磷肥、钾肥。雨季注意排水。
果实顶部由绿白色转为淡黄至粉红色时采收。进行贮藏或远运,可适当早采。番茄可进行人工催熟,方法是:果实采收后用2000~3000ppm的乙烯利溶液浸果,并放于25℃的环境中,5~7天后果实可转红。
番茄在生产过程中,时常产生各式各样的畸形果,对种植效益有一定的影响。番茄果实发育成整齐果或是畸形果,主要取决于花芽分化的质量,如果幼苗在低温、水分足、氮肥多的条件下,花芽容易过度分化,形成畸形花,将来结的果实呈桃形果、瘤状果、指形果等奇形怪状;如果幼苗苗龄过长, 长期处于低温、干旱的抑制生长的条件下,容易导致果实开裂,形成裂果、疤果。果实的日伤是由于太阳直晒,引起果皮温度过高而烧伤的结果。番茄果实着色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绿肩、污斑等。绿肩是品种的特性,但有些大红色品种,在高温及阳光直射时,也会产生绿肩。污斑指果皮组织中出现的黄色或绿色的斑块。果实的脐腐是指果实的脐部先变为黑褐色,然后腐烂。发生脐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钙所引起的,同时土壤干旱、水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克服脐腐的发生,一方面多施有机肥,另一方面施用钙盐,增加果实中钙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