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嘴龙科(Psittacosauridae)【恐龙-角龙亚目】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11-1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鹦鹉嘴龙生活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一种小型恐龙,从身长数十厘米到2米。在我国分布较广。两足行走,头短宽而高,吻弯曲似鹦鹉的喙,故而得名。颧骨高向外伸,牙三叶状,牙冠低,颈短。

鹦鹉嘴龙角质的巨喙,能帮助它咬断和切碎植物的叶梗甚至坚果。这种两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是角龙类中最早期的一个代表成员。虽然鹦鹉嘴龙类分布的地理空间辽阔,从西伯利亚南区,跨越蒙古到中国北方,但所有的发掘地点却都是局限在亚洲一隅。最早发掘到的鹦鹉嘴龙是在蒙古南部戈壁沙漠,这件标本是1922年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第三次亚洲考察探险时采集到的。

鹦鹉嘴龙和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一般带勾的鸟嘴,科学家由它的体形及生存年代来推断,认为鹦鹉嘴龙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

鹦鹉嘴龙科(Psittacosauridae)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