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疾病(四)-永无止境的螺旋【DNA探索生命的螺旋】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11-1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7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病毒学家J·M·毕晓晋(1936~)和美国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H·E·瓦慕斯(1939~)发现许多动物包括人类与生俱来就带着癌症的种子——原癌基因(即原致癌基因),而且数量相当惊人。这一发现引起人们的恐慌,许多实验室纷纷投入实验,企图否定这一发现,然而结果却使人们不得不相信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毕晓普和瓦慕斯在特明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揭开了癌基因更深一层的秘密。他们的研究表明:动物体内的癌基因不是来自病毒,而是由于在动物的正常细胞基因中本来就存在一个庞大的癌基因族,正常情况下这些原癌基因是不活跃的,但当受到病毒入侵或遇到物理、化学等因素作用时,就可能被激活,突变为癌基因。这也就解释了化学污染、吸烟、放射线辐射等因素致癌的原因。

由于发现动物体内的“原癌基因”,毕晓普和瓦慕斯共同荣获198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因为科学家们的研究,人们对癌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攻克癌症的希望也就多了一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