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帕劳,由古代珊瑚骨骼堆成的许多珊瑚礁组成。大约在两万年前,海底火山突然爆发。火山熄灭后,火山口上开始生长大量的珊瑚。随着地壳变动,这些珊瑚礁被推到了海平面以上,形成了今日的帕劳群岛。后来,又由于地壳变动,岛上的一些地方塌陷形成了岛中的湖泊,这些湖泊中储存的是海水,有的与大海相连,有的不与大海相连。由于海潮的涨落以及海浪的冲击,海水中的微生物、动物幼虫和一些小的植物被带入了湖中,它们就在湖里发育、生长,但它们却永远回不到大海中去了。
就这样,一个直径约200米的小湖里,密密麻麻地群居着数亿只水母。如此众多的水母拥挤在如此有限的空间。湖水中供它们食用的小生命又很有限,很难满足这几亿个水母的“饮食”需要。于是这些水母就采取了另外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它们也和珊瑚虫一样,在体内豢养了一些单细胞藻类植物。而我们知道,一般的水母是用它们的触手捕捉小的鱼虾为食的。而在这里,这些藻类植物需要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久而久之,豢养它们的水母也养成了一种强烈的趋光本能。
每天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第一缕阳光越过湖边耸立的峭壁,首先照到了湖的西侧。这时水母们跳跃着竞相游到西侧,黄昏时,日落西山,它们又拼命地向东侧游去。水母们如此“卖命”地追逐日光,为的就是满足体内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样也是为了它们自己能获得更多有机养分。有时候不得不让人感叹生存之于生命的力量。这个庞大的群体在追逐阳光的过程中,犹如一面垂直的、高十多米的墙在移动,壮观极了!有时在树丛的荫蔽下,如果有一缕阳光透出落到湖面上,就会有上百只水母围绕着光点盘旋。随着黑夜的到来,水母仍然不能停息,还要为藻类寻找矿物质营养而奔忙。它们开始下沉到接近湖底处,那里的湖水呈棕褐色,有着丰富的腐植质和矿物质元素。浩浩荡荡的水母“移民”大军随着阳光的移动和出没而行动着,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这些水母在为藻类,更多的是在为自己而奔波。水母有感受器官,能分辨出海水中光线的强弱程度,能一张一缩地推动那小伞一样的躯体追逐阳光。但藻类植物和水母之间更多的微妙关系尚不清楚。
来源:我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