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母爱”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11-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br /昆虫篇

蜣螂不卫生的“母爱”。蜣螂俗称屎克螂,是一类十分有趣的甲虫。它们的身体油黑肥胖,头上长着一排坚硬的角,像个钉耙。夏秋季节,蜣螂看到地面上的粪便后,先用头上的“钉耙”将粪便堆集起来,然后用前“脚”拍打成球形,这时雌雄“屎克螂”双双合作,一个在前拉,一个在后推,使粪球朝前滚,越滚越大,这就叫“屎克螂滚粪球”。粪球滚到一定的地方,雌蜣螂用头和“脚”在粪球上挖个洞,将卵产在里面,然后再把粪球滚到洞里,用土盖起来,孵化出来的幼虫靠粪便当粮食,一直在泥土中化蛹。

澳大利亚蜘蛛“极端的母爱”。婴儿如果缺乏足够的食物很难存活,所以母亲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吃饱肚子。澳大利亚蜘蛛在产过卵后,再也不会看到孩子们“长大成人”,因为它要躺在它们中间慢慢液化,将自己变成一种可以食用的粘性物质,让孩子们在生命之初得到足够的营养。这是以极端方式表达母爱的典型例子。

哺乳动物篇

绢猴“拟人的母爱”。在亚马逊盆地,已做妈妈的小绢猴外出寻找食物时,像人类一样,也将孩子交给“外婆”和“姨妈”照料。人类学家将这种非常原始的做法称为“分派父母”,即没有子女负担的动物帮助照料亲戚的孩子,许多动物包括蜜蜂、大象、狮子、狐猴、蝙蝠和鸟类都会这样做。但“分派父母”并不是无条件的,如果自己有孩子需要照看,他们就不会“管闲事”了。“分派父母”这种互助方式对两代动物都有益:成年动物可以借此顺利地传宗接代,子代动物则多了几个关怀自己的“代理母亲”。

美洲黑熊“残酷的母爱”。许多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会有意识地延长哺乳期,为的就是推迟下一次受孕时间,因为哺乳可以抑止排卵。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萨拉.哈迪说:“所有哺乳动物母亲都懂得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来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服务。”可是如果这种资源管理失败了怎么办?母亲在没有准备时小生命就降临了怎么办?如果婴儿先天不足、有可能终生受折磨怎么办?人类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但动物世界的母亲则会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冷静与理智——弃婴或杀婴,为的是不让宝贵的资源浪费到这些“无底洞”中。美洲黑熊通常一窝生两到三只幼崽,如果只生下一只,熊妈妈就会丢下它不管,因为在熊妈妈的逻辑里,如果等到来年多生几只,孩子成活的几率会大得多,因此就不愿白费体力了。而一胎生下三四只幼崽,美洲黑熊则会废寝忘食将小熊“培养成人”。许多鼠妈妈则会对新生儿进行“体检”,将发育不良的幼鼠一口吞下,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幼鼠的整体健康水平,还能给自己补充宝贵的蛋白质。

鱼类篇

章鱼的“慈母”心肠。海洋中的章鱼,实属软体动物,是墨鱼的近亲兄弟。雌章鱼在产卵期间,真是奇妙得很,它的孵化过程要经过数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在孵化期内,雌章鱼绝对不允许任何海洋动物靠近它一步,即使是自己的“丈夫”误进它的孵卵窝,也照样不认情非把自己的丈夫活活咬死才罢休。雌章鱼不但时刻不离地抚爱着自己的卵子,而且还会精心地给予保护,并经常给卵子冲水“洗澡”。当小宝贝孵化出世后,虽很快就能自由生活到处漂游,但雌章鱼仍痴情地守卫着剩下的空卵壳,日复一日,始终不肯进食,直到自己饿死为止。

乌鱼的“母子情深”。小乌鱼的母亲在产下大量的小乌鱼之后,因为耗尽了太多的元气,它的双眼会失明。小乌鱼跟在母亲身边非常伤心,为了让它们的母亲身体早日恢复,趁母亲看不见的时候,一条一条游入它们母亲的嘴中。它的母亲误以为是其它的鱼类而把它们吃掉了。当母亲因为获得很多元气,两眼渐渐复明的时候,当它看到自己所吃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子女,它自伤心欲绝而停止继续再吞食,它们的母子情深,真是令人感动。

在动物的世界里面,它们的母子情深跟人类完全是没有两样的,难道我们不能够将心比心吗?为了满足口福之欲或是得到营养滋补捕杀残食动物,从而造成动物朋友们的骨肉分离,难道我们人类真的一点爱心都没有了吗?这次的“非典”也许就是动物对我们人类的报复,朋友们,爱护动物吧,保护生态吧,因为我们同住一个地球。

摘自大众科技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