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align=left src=../image/536.jpg
北京自然博物馆 魏明瑞/文 赵德林/图
鹈鹕又名“塘鹅”、“淘河”、“伽蓝鸟”,属于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它们主要栖息于大湖、近海和内陆河汊中。世界上大约有8种鹈鹕,常见的有白鹈鹕、褐鹈鹕和斑嘴鹈鹕。鹈鹕是现存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类之一,有的体长可达2米,双翼展开可达3米,体重13公斤。
鹈鹕最明显的特征是,宽大而尖长的嘴下有一个“大口袋”———喉囊,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捕鱼工具。平时,喉囊并不显露,捕鱼时便张成了一张“鱼网”,兜着水前进,连鱼带水一起兜入巨大的喉囊,然后闭上嘴,收缩喉囊,将水从嘴边挤出,剩下鱼虾。如果捕到的鱼虾吃不了,还可以在喉囊内贮存,通常可以存一个星期所需的食物。
鹈鹕的化石可以追溯到4千万年前,可见它们的捕食战略非常成功。鹈鹕有两种基本捕食方式:一种是潜水,一种是“围捕”。北美的褐鹈鹕通常采用前一种方式。飞翔时,敏锐的视觉使它们能发现15米以下游动的目标,它们像箭一般从空中俯冲下来潜入水中,将尖嘴刺入鱼身,或者利用身体拍击水面发出的声响,把鱼击懵。其它的鹈鹕则很注重“团队精神”,采用后一种捕食战略。一旦发现鱼群,马上十几只鹈鹕排成半圆形队伍,用翅膀拍打水面,把鱼群赶到浅滩处将其统统“歼灭”。
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鹈鹕会选择人迹罕至的树林,在高树上筑巢育儿,巢用小的树枝、草、水草做成。有些鹈鹕的繁殖地离它们的取食地非常远,作父母的不得不飞行50-60公里去捕鱼。这些鹈鹕并不用喉囊给幼雏带回食物,而是将鱼全部吞下,回到巢中,将半消化的食糜吐回喉囊中,幼鸟连头带颈伸入啄食。4个月后,幼鸟才长大飞出觅食。
遗憾的是,由于人类的猎杀,卷羽鹈鹕和斑嘴鹈鹕已经被列为濒危保护动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受DDT等杀虫剂的危害,褐鹈鹕的数量大大减少,后来 D DT禁止使用,数量有所恢复,但还是被列于重点保护之列。
摘自科技日报200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