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笔记(5 COMPOSITE & DECORATOR)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6-03-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COMPOSITE(组合)

适用性:

1.想表示对象的部分整体层次结构

2.希望用户忽略组合对象和单个对象的不同。

思考:

组合模式的所有组件应该具备同一个接口。一直感觉,这种组合是一种递归组合的概念。所有的组件,按照树的结构组织起来,树的叶结点行为可能和中间结点的行为并不一致,这看上去违背了Liskov原则,似乎是一个容易引起迷惑的地方。

树的叶结点可能并不能增加子结点,删除子结点的行为也可能失败。而一个中间结点则可能不具备一些叶结点才具备的具体功能。用户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平衡。

我对COMPOSITE的理解可以概括成组件的递归组合。这个概括过于简短,我不确定是否确实抓住了这个模式的本质,还是我过于缺乏理解。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问题的话,那么,GUI系统的嵌套窗口对象可算是典型的COMPOSITE模式了。

DECORATOR(装饰)

适用性:

1.在不影响其他同类对象的情况下,给某个对象透明的增加一些额外的功能。

思考:

考虑重载某个虚方法,并且,在这个方法中调用父类的重载方法。派生类的方法对父类的方法进行了“修饰”。这种方法依赖于类的派生。

考虑一个接口A,和实现了该接口的一系列的类,以及实例。现在,有一个装饰类,也实现了接口A,并且,持有一个到其他实例的指针:

Interface A;

class Decorator : public A{

A * instance;

//实现接口A,在相关方法中调用instance的同名方法。

};

我们看到,只要在Decorator实现的A接口的方法中,在调用instance的同名方法前后增加一些功能,就可以起到改变instance行为的效果。

和Strategy的区别在于:Strategy是一种有扰的设计,要求设计的类本身具备策略调整能力。而Decorator并不要求设计类时考虑支持Decorator。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