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中国(Bokee)首席执行官方兴东在各种场合坚称,不管是社会意义还是商业形态,博客的革命性都堪与互联网的发明相比。尽管主流观点看来,博客不过是WEB2.0概念的先锋探路。
而作为博客中国的创始人,方兴东当前最大的任务是力争让公司于年底前合格地赶赴纳斯达克上市。从过去一周他在自己的博客上——一个被众多业界人士笑言“交织知性、野心、财富憧憬和焦虑等特例气氛”的网络空间——所写的便可看出:
3月17 日,是排列“纳斯市中国概念股最新市值和 P/E值”的帖子;次日,贴上了三个表格,分别为美国所有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和旅游网站的前二十强;21日, “美国十大互联网公司市盈率和未来估值”的详尽图表。
距博客网获得千万美金风险资金刚过半年。在线广告与无线增值的营收业务已渐次展开,通过合作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等试验性想法,也是酝酿落地中。
中国会“全民皆博客” 吗?
去年9月,给博客网划帐的都是风险投资界的名角:
是Granite Global Ventures (GGV) 与Mobius Venture Capital 牵的头,前者投资了阿里巴巴和华友(中国无线增值服务的龙头企业)。软银亚洲和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也随同加入。值得指出的是,这是Mobius和Bessemer把在华投资的第一笔钱。
本地媒体对这次投资的评价是,“标志着中国WEB2.0时代商业化帷幕的拉开……将极大促进博客网站的产品开发、服务质量、市场反馈能力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这其实已经是博客网的第二轮股权融资。2004年7月,曾投资盛大的软银亚洲用不到100万美元获得了10%的股权。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耿俊强任CEO的中国博客网(www.blogcn.com)与窦毅任CEO 的博客巴士,也先后得到了IDGVC和维众中国的风险资金。至于这种青睐是短期行为,还是中长期投资行为,IDGVC副总裁兼合伙人章苏阳的说法是,“IDGVC投资一个企业的盈利预期通常在3到5年”。
艾瑞市场咨询在《2005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中的预测,从侧面解释了创投们为何纷至沓来:博客用户规模在2006年有望达到1520万,2007年到2860万;博客规模(统计显示每个博客用户平均创建 1.5个博客)将对应增长为2280万和4290万;读者规模是1900万和3580万。
“毕竟,有人就有商机。”
互联网实验室的观点则是更加乐观,比照中国上亿的网民数量,2007年博客规模完全有可能突破5000万,而集中化的趋势将使得支持500万博客同时在线的服务平台出现
不能说乐观派是失去理智的狂想家。套用硅谷传奇企业家—— Six Apart的巴拉克·伯克韦兹——的观点:如果平均来说每个人已经有了不止一个电子邮箱的话,那么,为什么“全民皆博客”就一定不可能?回头看,Six Apart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开发出3000多万用户。
博客进入兼并重组时代
无论如何,博客世界里正发生着一个真实趋势:博客作为基础应用已经出现在几乎所有互联网网站服务中,不再只是专业网站的业务了。
国际上,是IT 恐龙微软公司的MSN开放空间,以及雅虎的360 计划。而国内情况则是,QQ、天涯、猫扑、和讯等原先搞社区的公司纷纷加入博客战国。
门户大佬新浪在2005年10月也是突然发力博客。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更是发邮件,遍邀知名人士到新浪开博,徐静蕾、潘石屹、王石、郭敬明、张靓颖等于是会聚新浪。两个月不到,新浪的博客频道聚集了200万注册用户。
市场压力之下,原来战国里的强势阵营开始了通过并购获得扩张速度的韬略,而资金来源,是第二轮融资时获得的股权投入。方兴东甚至表示,2006年将是中国博客网站的大兼并大重组时代。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博客市场并购涉及资金800 万美元,2004年是3300万美元,而2005年突破 2亿美金。由此可见,并购是博客商业化运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实,在第一轮融资后,并购就已经启动。2004年5月BlogBus成功收购了程序架构面向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中文博客服务站点YourBlog (www.yourblog.org),同年12月,收购了 52Blog(www.52blog.net)。快速地在用户结构上覆盖了所有使用人群。
2005年1月,博客网购买国内第一个由网络博客通过协同合作建立起来的博客服务站点博客动力。方还表示,今后,并购方式将为现金加股权,目标包括专业的博客网站和与博客业务相关的网站,以及能为博客带来增值服务的SP。
博客网站如何盈利
用一句话总结上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代的错误,“人们可以看清5年后的前景,却往往高估2年内的发展”。于是,要的是务实,而不是烧钱。
目前来说,博客网站的最大价值在于吸引客户获得广告收入,这是盈利模式中最清晰的一块。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有快速消费品公司和通讯服务提供商的广告开始在国内三家博客网站上投放。而转型中的和讯网也已成立起博客广告联盟。
但在中国博客网执行董事胡之光等看来,由于存在潜在的版权法律风险,以及影响力和客户粘性都无法与传统门户网站抗衡。博客服务商走上Blog门户之路,或者说靠广告养活并不是明智的商业模式,“甚至可能平衡不了开支”。
于是,除了广告模块的开掘,三大博客网站凭借自身的特色正试验不同的通向盈利之路:方兴东的考量是,从用户增值服务角度,让博客的生产者赚钱,而服务商作为网站载体按比例获得一定分红。
另外两个方面是移动博客的运营和企业博客:移动博客业务是通过短信服务商提供增值服务,用户可以移动浏览博客和即时发布信息;企业博客能使企业针对特定的博客用户发布消息,成本低而效率高。
易观国际的数据支撑着SP业务的未来: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3.35亿,而2005年互联网用户也是过亿。
而持不同观点者也有人在。如赛迪的分析师张林强就认为,对博客网站来说,近期较稳定的盈利还在广告一块,无线增值服务要成为大众化、大规模的收入还有时日。
专事高科技公司融资和并购业务的汉理投资的龚豪东副总则表示,博客还处于概念推广和商业探索期,谁都不知道哪一块业务会真正起来,要等待市场昭示。
他的论据是,“当年互联网门户刚兴起时,都用点击率、用户浏览量评价一个网站价值,但从目前看,网游和短信服务却是最大的盈利点。”
“战国诸强”和风险投资家们达成共识,短期内不过多考虑盈利方面,“先把注册用户做到1000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