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L程序设计实践四:简化输入和提高可维护性
STL存在于C++标准库的std空间中,当你使用std空间中的类型时必须在前面加上std::,否则必须在程序中加入如下语句:
using namespace std;
把std引入到全局空间,这样就不用输入std::了,方便了我们输入。但当你要需要使用STL中的容器声名一个某种类型的对象时,如:
vector<string> vectstr;
声名一个常量迭代子时:
vector<string>::const_iterator cvectstr_it;
你要输入一堆很长的字符,尤其是在使用次数较频繁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输入你应声名一个替代类型。如:
typedef vector<string> VECT_STR;
typedef vector<string>::const_iterator CVECT_STR_IT;
这样你声名对象时就可大大的减少输入,又可使代码简洁明了。
VECT_STR vstrobj;
CVECT_STR_IT cvstr_it;
声名替代类型不仅可以减少重复输入,简洁代码。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就像在tcp/ip编程中定义一个如下的包大小宏:
#define PACKSIZE sizeof(struct _tagSpecPack);
当定义了这样一个宏后,无论在什么地方,当需要使用包大小参数时传入PACKSIZE宏。这带来的好处大家应该都知道,无论以后你的消息结构如何修改,增加或减少,你的程序都无需作任何的修改即可编译使用,因为PACKSIZE宏总是能够正确的传入包大小信息。用typedef声名替代类型有异曲同工之效。不信让我们来看看。
好的程序员都会最大限度的使用库,高密度的使用库,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重复劳动,节约了时间。尤其是STL的出现,很多程序员都会写出如下类似的代码:
class custom
{
vector<T> m_vset;
vector<T>::iterator m_it;
public:
vector<T> getdata(){return m_vset;}
……
};
这个实现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请不要说getdata函数该不该这么写,或有没有必要,只是举例,只是说明在custom 类中极有可能第三次出现vector<T>,甚至更多。),但是其可维护性就比较差。假如由于某种原因,custom 类中要更换容器类型(可能是为了使用某种算法,如lower_bound)。这时你不得不去检查整个类及成员函数实现,一个一个的去替换那该死的vector<T>(该死的Ctrl+C, Ctrl+V)。为此被人骂愚蠢太不值了。
让我们看看STL中typedef应用的广泛程度,相信比我说这么多更具有说服力。
template<class T>
class allocator {
typedef size_t size_type;
typedef ptrdiff_t difference_type;
typedef T *pointer;
typedef const T *const_pointer;
typedef T& reference;
typedef const T& const_reference;
typedef T value_type;
……
好了先说到这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文仅供参考。文章写的仓促,有错别字或错误请大家来信指出 ccplusplus@21cn.com,先谢谢大家。欢迎和大家交流,共同进步。(--袁小凯--)
附:
如果那们朋友有更多的STL知识,望指教,在下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