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不再是真实,看不见的不再是梦想。
李学凌
“看得见的不再是真实,看不见的不再是梦想。”这是Internet的宣言。
Internet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冲击不亚于原子弹的出现,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冷静下来,仔细考虑internet将带来的各种变化。即使那些最漠视网络的国家也发现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被Internt改变了,原本温和的环境变化了。
我们国家的许多大公司大企业和政府机关是因为自己的域名被一些欲以此谋利的外国公司或个人抢先注册后才开始发现Internet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闯入到我们的生活。
1997年闹腾的轰轰烈烈的企业域名反抢注风潮可以算是国内信息产业界发展的一件大事。许多企业的老总们在报纸上发现本企业的域名已被他人注册。此时才有人第一次告诉他们,那些花费了数百万元购买的电脑不仅是用来打印文件和公司报表的机器,也不仅是企业炫耀实力评定级别的摆设,它会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前途。清醒过来的人开始组织人力财力进行反抢注,在一些互联网服务商的扇风点火下,反抢注风潮很快地进入了一种巅狂的状态,以至于新闻媒体不得不泼些冷水,给那些头脑过度发热的企业降降火。忽然发现自己的好东西被别人拿走,那种恼火和焦虑值得同情,但如果把整个Internet的意义都归结为一个域名,那就大错特错了。丢失顶级域名确实是一项重大损失。但如果认为只要抢回了我们的域名就万事大吉,那只能跌入到更严重的错误中去。随着反抢注风潮的渐渐平息,互联网在企业心目中的地位也迅速下降,到现在也没有见到那些抢回了域名的企业建立过优秀的站点。
阵痛之后的麻木比不知不解更可怕。
Internet将直接冲击文化
Internet将对各种文化形成冲击,但语言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对于世界来说,Internet是一种进步,但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它的官方语言来讲,Internet有着不同的意义。
使用过Internet的人都知道,Internet基本上是一个由英语主宰的世界,看不懂英语,就等于失掉了90%的网络空间。同时,一个公司如果不想失掉越来越多的英语用户,就必须发布英文消息。可以说,英文是网络世界的主宰。但这会不会像一些人担忧的那样,必然导致其他语言的消失呢?大多数人认为结果恰恰相反,因为Internet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所以许多人将力图保留自己的语言,使自己在Internet上保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因而在英语优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反转的趋势。就好像现代家居装饰有返回原始的倾向一样,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逆转”。当一个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有时很难从外部改变它的属性,但它们发展到一定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逆转,就像现代物理学,从牛顿经典力学走向爱因斯坦相对时,就发生了一种逆转,从自身否定自身。互联网络也是一样,它不太可能在一个方面走向极至,多元化思维将使终是Internet的典型特征。即使如此的乐观也并不能说,英语的网络优势永远不可能席卷其他语言。象汉语这样有十几亿使用者的大语系如果不主动站出来维护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地位,那么也有可能成为衰落语言中的一支。建立有内容,有深度的中文网络站点,是维护汉语言网络地位的最好方法。也是新一代网络创业者的目标和使命。
多元化思维,网络生存的必然产物
我们曾经说明过,互联网络带给世界的重大作用之一就是使世界信息源汇聚成点。因而,传统的权威将化为泡沫,向“海的女儿”一样在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化为一堆白色的泡沫,成为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为讫望某些人不能了解事件的真象,因独占某些信息资源而建立起来那些权威都将随着信息的自由传播而化为齑粉。新的权威将取而代之。这些新的权威将依靠快速发布可靠的信息和公正中立、客观的评论来确立它们在互联网上的地位。在互联网络上的一切信息都处于一种电子状态,它们随时可以改变而不留任何痕迹,所有的记录实质上都处于一种虚幻存在的状态,因而,网络上有许许多多消息是不足为信的。网络使得每一个人在成为信息接受者的同时,又成为信息的发布人,没有人会为自己在网络上发布一条消息感到兴奋和成就感。也正为此,网络在一定范围内成为造谣者的天堂,但同样糟糕的是,没有人会轻意相信那些没有有效身份人的发言。人们对可信消息的渴望会促使一批顺应网络时代的新 媒体巨人的掘起。这一次新媒体掘起的意义将会与以往大有不同,他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喉舌,席卷世界各各角落的传媒,这是一次从炮弹向氢弹的飞跃。
与此同时,独立思考也慢慢成为网络使用者的新习惯。在互联网络上,每一个消信都有许多种报道,人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信息的缺失,而是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对方方面面的报道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一方面需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媒体,自己信得过的站点,另一方面就需要对各种不同的报道作出自己的分析,尤其是在事件还没有明显趋向的时候,每个人都 必须对事件作出独立的评价。随着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事件都有可能关系到网络另一端那个人的切身利益。全球性的电子商务将把整个世界合成一个整体,从来没有一种东西,(包括武力)曾有过这样的力量,把整个世界结合成一个牢不可破的统一体。武力没有做到的事,让网络和经济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不论如何,Internet都将多维度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要求摆在了每一个网络使用者面前,他们将在不断重复的挑选和分析中确立自己的新式权威,而在网络上要想成为权威性的站点,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不仅仅同一个站点的威望息息相关,而且它将直接成为站点建设者利润的所依。
“注意力经济”时代
互联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和复制不在需要成本,而传统报纸杂志的售价也将随之冰消瓦解。其实从现代报纸的运作方式中以经可以看到未来网络报纸营经模式的一种雏形──报纸收入的来源不在是向读者收取费用,所有的利润都将来自广告的收益,很多时候还会用广告的收益来补给购买报纸的读者。网络报纸更是这样。因为网络的特性使得所有的站点在物理上相差无几,因而能否有更多的读者浏览将是新闻业生存和取胜的最终快定因素。印刷的报纸必须有计划地控制自己的发行量,以期在影响力和广告收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而网络报纸发行的份数是没有成本的,发行一份和发行一百万份的成本是相同的,因而,网络报纸(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新的网络媒体)将完全没有发行成本的负担,因而他们可以成长为影响世界的传播力量。
“新经济的货币不是金钱,而是注意力”。美国柏克莱大学社会变革研究所的访问学者Michael H Goldhaber在近期完成的《注意力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这一新观点。虽然将这一观念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显得还有些偏激,但仅就新闻产业而言,则堪称经典,电子商业的圣经。美籍华人杨志远创办的网络地址查寻引擘──Yahoo的成功,就似预言一样指出了新闻产业的未来。仅凭着每天上千万双眼睛在Yahoo的主页上扫过,就使杨志远获得了每月6000万美元的收入。创造了信息时代发家的新神话。
随着互联网络进入中国,全世界的新闻媒体也悄然无声地搭着Internet列车来到中国。这不是一个“狼来啦,狼来啦”式的笑话,这些带着百年自由竞争经验、经济实力强劲的世界媒体巨头,都悄然无声地进入了中国市场。“狼”已经来到了我们的后花园。
这个情形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八十年代中期,当以微软以代表的软件企业进入中国时,也面对类似的情形。那时,所有的软件开发人员都说,汉字是我们最强大的壁垒,这些英文软件短期内不可能占领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同了这种说法,但微软推出汉字软件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的多,仅管目前中国市场仅占微软销售额的3%,但微软对中国市场的关注远远超过它对一个3%的市场应有的关注。中文给国外软件公司带来的“进入障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今我们又听到一个声音说,国外报业进入中国的文化障碍有多么多么大。但现在我们已没有当初那么容易乐观,容易满足了。事实上,诸如《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的媒体对中国报业的冲击已经开始了,在今年“二会”期间,《联合早报》发表的各种各样对中国体制改革进行的跟踪报道和理论探讨比我在国内许多报纸上看到的都更多,更详细,更深入。
事实已经说明,除了迎接这一挑战外,已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