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培养与网络文化漫谈(上篇)
又是一年高考倒计时的冲刺阶段,又是考生和家长们精神高度紧张的时期。本文要谈论的,是一个虽与高考有关却是更宽泛也轻松点的话题,或许能稍微缓解一点当前这种让人颇感“压迫”的气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各人也会因青少年期成长于不同时代而处于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然而,不同时代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都有相同的特征,其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青春萌动期的来临。作家刘心武在短文《心上的草》中,将青少年青春萌动期来临喻为心上长草。那长草的心中究竟装了些什么呢?请看短文中的精彩描述:“啊,原来男的跟女的真是有着重大不同的两种人;原来人的眼光里还有那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语言和文字解释清楚的信息;原来长辈们之间有着那么多隐蔽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原来长大成人投入社会真有点像还没有学会游泳就硬被人推进了河里;原来世界竟如此之大人类竟如此之复杂;原来那些崇拜了好久的明星作为一个俗人也不过尔尔;原来某些听腻了的训诫还真有些用处,相反的是原来某些以为是不可撼动的说辞现在竟被证明相当地好笑;原来我最闹不清楚的倒是我自己;原来一个人会遇上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比如爸爸妈妈也不能告知的境况,全凭自己去探险……”
青春萌动期逐步将青少年的心扉开启,开始观察、了解或窥探外部世界的现象和实质,开始把自己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开始了对生存与联系问题的思考。美国学者威廉.费尔普斯在《六个著名的字》一文中,对生存与联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我所见过的关于生存的最好定义却是出于一位哲学家的笔下,他写道:‘生存就是存在于和外界的联系之中。’如果这个定义准确无误,那么,一个人的联系越广泛,他的生命力就越旺盛,生活得充实,即意味着增加联系的广度和强度。”作者还说:“思想也具有生命:思想之所在,生命之所系。如果你的思想局限于你的工作,局限于你的物质福利,局限于你居住的那个城市的小天地,那么你过的就是一种狭隘而拘束的生活。反之,如果你关心发生在中国的情况,你就如同生活在中国;如果你对一本优秀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你就是和那些饶有风趣的人生活在一起;如果你全神贯注地倾听优美的音乐,那你就会超脱现实环境,而生活在一个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界之中。”
新时代的青少年非常幸运,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与外界联系的便捷工具和广阔平台,而网络文化则成了他们观察、了解或窥探外部世界现象与实质的一扇扇明亮的窗口。网络文化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而有别于其他文化,其影响方式的民主性、渗透性、全球性与不可控制性更使其具有鲜明而独到的特征。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新知识技能多;传递便捷、影响面广、形式丰富多彩;意识开放、氛围轻松、自由平等性强。这种优势既极大丰富了当代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现实需要,又普遍满足了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学生群体,已是“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参与者、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了网络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主力军。
但在现实中,由于网络带给青少年的负面作用被夸大以后,网络文化的“主色调”也渐被抹黑,进而“网吧”甚至上网也被“妖魔化”了。其实,网络并非有人描绘的那么可畏,网络文化是完全可以作为传统和正规的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同广大青少年友好往来与和谐相处的。特别是当前,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中央及地方的多数网站都积极响应十四家网站提出的“文明办网”倡议,着力提升互联网站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信力,正在不断营造更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