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内容: 处子之身,直到结婚....
还适合这个年代吗?这个思想会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 对社会会造成什么的冲击呢?
本节目被访者: 吴敏伦 - 香港性教育协会
李明英 -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
吴惠贞 - 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
郭子英 - 明爱向晴轩
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好重视女性的贞操,认为女仔结婚之前要保持处女之身,不过随着社会思想开放, 越来越多人接受女仔婚前巳经不是处女。 [我要加入讨论]
港大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教学主管吴敏伦教授认为,这当然是好事,因为贞操这观念是女人一个枷锁, 是一个没标准的定义用来压制在女人身上, 使到女人对性行为有所顾忌。这样, 只是把女人视为男人的货物,附属品, 如未开过的罐头一般。女人极不被尊重,她的自由,人权绝不被重视。
吴教授认为,处女这个情意结是会影响女性对性追求的自由度和积极性。这样下去,她们有性问题的机会是绝对地提高的,因为她们压制自己对性想做的事,这些压抑是很容易导致后遗症的,如往后的性生活不愉快等。
虽然越来越多人接受女仔婚前有性行为,但是仍然有人坚持婚前保持处女之身,更有调查发现有一半的男性不能接受太太不是处女。
吴教授认为,在一个男权思想的环境下长大,也有一些信仰认为处女是最好的,才会有这个思想的。很多人认为处女不单代表未被污染,更视为有很多光环,或视为有童子功,在道德上,性格上都是比非处女好的。女人当然也会受这样的思想文化影响,当社会认为这样才是好的,她们当然会跟着走,犹如以前的女人需要扎脚一般,无论多辛苦,也是会跟着做的,这绝对是在文化影响下,身不由己而又会做的事情。
面对女性是否要保持处女之身,专家就有以下意见:
吴教授认为,当然有些女性是想这样的,她们认为这才是对将来的伴侣有一种尊敬,奉献的心,这样就是无可口非的,更是可以鼓励的,因为她们是自愿的。但是如若只为相信处女是较为道德, 较为特别, 较为神圣,那就不值得了。
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服务协调主任吴惠贞认为,这要考虑是否日后婚姻的对象,应该要望远一点,如果是日后接受一起的对象,便可以考虑。如今社会也有人认为只为一剎那的开心,不想得太远,也是有的。
家计会教育组主任李明英则提醒,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想继续处女之身。社会的转变不一定是要跟随的,最重要是清楚自己个人的性格。
至于男性是否需要一个处女做太太, 专家就有以下意见:
吴惠贞认为,若有这想法,男女选择配偶的机会便少了,吴惠贞更发现,很多有这要求的男性,自己本身也不是处男来的,这是一个很不公道的想法。这也可令不少女性看清楚这个男人究竟是爱你这个人,还只是爱你的处女膜呢? 其实,男性也可能未想清楚究竟有无处女膜是否有分别呢?
无论男性和女性的决定是如何,最重要还是和伴侣沟通清楚。
其实两个人大家若是亲密伴侣,应该要有沟通性经验,性取向等方面,到大家结婚时,便可更亲密地相处。我们曾经有个案件是,丈夫结婚前,不知道太太是否处女,当结婚后,才发现太太不是处女,于是他便认为这个太太很差。他便虐待她,因为他觉得这太太不纯洁,这便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男人只视他太太为一块处女膜的价值,这太太也真的以为自己是很差的,因为失去贞操,丈夫这样对我也是应该的。吴惠贞认为这是社会的问题,为何会教到一个男性认为一个处女膜比起一个人的价值更为高的呢?
吴惠贞更提出我们社会从来无要求过男人是要童男的,反而认为一把年纪还是童男,是否会有问题。这是社会对性别的看法的问题。
明爱向晴轩督导主任郭志英则认为,这绝对是自己的选择,伴侣是自己选的,无论是否处女,也不应该埋怨。抱怨过往的历史是不应该的,若然大家不介意过去,是?有问题的。但希望不会口是心非,制造更多麻烦。
来源:明爱向晴轩 编辑:魅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