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研究人员:智能机器(robot)需要文化
作者 Matthew Broersma
译者注:
robot 不知从何时开始译做“机器人”,此译法实在不妥。如今,robot fish, robot dog, tobot snake 这类东西比比皆是,统称为 robot,还是换一种译法为好。至少在本文中,robot 无法译做“机器人”,否则将与原文相悖。题目中不得已译做“智能机器”,正文中则保留英文。
Steels 的论点大概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我们至少需要接受一点:社会财富来自创造,创造来自自由思辨,自由思辨来自适宜的人文环境。
Luc Steels (布鲁塞尔大学教授,巴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主任)认为,教会 robot 如何表达自己可以使它们更象生命体。此观点遭到某些人士的质疑。
Luc Steels 认为,要使 robot 超越 Aibo (索尼机器狗 -- 译者注)并有所突破,必须让它们相互交往,形成自己的语言,甚至形成自己的“文化”,不能仅限于改进单个机器的行为。通常,robot 的智能化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建造日益复杂的机器。Luc Steels 一反此道,观点颇具新意。
如果 Luc Steels 占了上风,将为 robot 领域开拓一条新路。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致力于让 robot 具有日益复杂的行为方式。Luc Steels 相信,下一步应该让 robot 象人类那样形成自己的概念并相互交往,从而发展出自己的“意识”。
Luc Steels 说:“如果不注重社会交往能力,robot 研究走不了多远”。周四在布里斯托尔召开的“生物灵感 robot”会议上,Steels 发表了他的新作 ---“情景化语言游戏中的演化和共享表达”。
Steels 最具野心的项目中包含数千个软件代理(代码片段)。这些代理程序通过互联网自我传播,以控制分布在世界不同城市中的 robot。这些东西能“学会”把 robot 看到的物体和某些词语关联,并借助这些词语和其他代理程序交往。词语和语义在代理程序之间扩散,其行为模式与人类文化的传播很相似。
Steels 同时也在研制索尼 robot,包括 Aibo 和一种两足装置。他给 robot 配置文化软件,使其能玩词语游戏。
与图灵相悖
Steels 研究的是机器智能,但所持观点与著名的“图灵测试”包含的思想大相径庭。
根据图灵理论,衡量拟人智能是否成功的标志是:人与智能装置对话时,人这一方能否断定对方是人还是机器。
Steels 说:“我认为图灵测试不怎么样,它不过是个似是而非的把戏。按照那种测试,造飞行器必须造得和鸟真假难辨。其实,飞机不需要扑腾翅膀也能飞。”
Steels 认为,机器可以通过相互交往,通过与自身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使智能进化,但人造智能无需和人类智能在表面上相似。
Steels 嘲弄说,在某种意义上,Aibo 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他用电视短片说明这一点:Aibo 接近一只正在吃肉的狗,对方以为是一只真狗,对它发起攻击。
他指出,娱乐 robot 可以通过情感信号和人类(特别是和儿童)交往,但它们缺少属于自己的圈内生活。他说:“这些 robot 就象演员,它们在表达情感,但没有自己的情感。”
然而,Aibo 这一类装置可以看做 W. Grey Walter 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研制的“轮龟”的后续产品。Steels 在九十年代曾采用数字技术和垒高拼装玩具组件制作 robot,但为了寻求发展,他转而研究“表达”这个语言学概念。用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其转向的意义:街道可以用路障封锁,但“禁止通行”路牌能通过表达实现同样的功能。表达不仅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而且体现了大脑的功能。
各种非议
Steels 的观点受到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质疑。有些研究者(如麻省理工学院的 Rodney Brooks)提出,智能行为不需要圈内的相互表达。在本周会议上,有些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只靠现今的摄像装置和视觉处理软件,还不足以和外部世界有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Steels 相信,技术没有限制,“我们并不需要和人同样复杂的视觉,任何层次的传感装置都行”。
针对那些理论上的非议,他认为,人们迟早会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不再按无限制的人性化标准来设计 robot。
他说:“生物学可以象观察复杂装置那样剖析人体,而我们的研究领域也同样把人看做机器,看做自动装置,那是很危险的。表达学说展现了人的另一面,其丰富性是那些行为主义理论所不及的。”
--------------------------------------------------------------------------
本文译自 Matthew Broersma "Sony scientist: Robots need culture",200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