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一起,三句话不离“安全感”。由于肩负上天赋予她们的生育和抚养后代的沉重负担,女人会自然而然地寻求遮风避雨的住所、御寒的衣服和必要的食物。在一个男性主导、生活资料主要由男人占有的社会,女人通过婚姻来寻求生活的安全感是一种天生的动物本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确实无可非议。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安全感的内涵已逐步在向住房等高档消费品和婚姻的精神层面转移。比如在北京、上海等高房价城市生活的女人,如果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一份稳定的情感,相对容易陷入焦虑的状态。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份像样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房子也好,爱情也好,都是建立在经济相对独立、人格相对自信的基础上。
什么是安全感的最佳保障?是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是忠诚、稳定的感情?从一般意义上说,女人拥有此二者,人生应该足够幸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家庭经济实力的上升,反而成为婚姻破裂的主因;而充裕的金钱,反倒成了家庭主妇感情迷失的导火线。
安全感成为弱者寻求强者保护的一种理由,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一些女人却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拿安全感做胡搅蛮缠的挡箭牌,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的负担都转嫁给男人。一个因为经济问题、而不是感情问题移情别恋的女人,即便找到一个比原来丈夫或男友富有百倍的男人,她也不可能真正幸福,因为她的安全感已经被“物化”,已经由别人操纵。
女人只有在因爱未遂、极度受伤后,才会隐藏自己的“爱”,去寻求“被爱”,才会把男人的品质看得比情趣重要,把“安全感”放在爱情的第一位。这种“以爱养伤”的做法(比如《马大帅》里马小翠嫁给吴总),是一种极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虽然她在内心不停用“安全感”这个高尚的理由说服自己,但实质却对男人造成了无比沉重的伤害。弱者给强者的伤害,有时比强者给弱者的伤害更严重,因为后者是“明伤”,前者是“暗伤”。
安全感越来越不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信和镇定。一个女人是否感觉幸福,不在于她的现状和能力,也不在于她对未来的期望,而在于她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越小,她就越感觉安全。这也许正是小县城的夫妻幸福感指数名列中国榜首的原因。
一个女人如果不能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安全感”防线,而指望通过物质的丰富拯救家庭,或通过查岗、监视和调查等一系列手段来约束婚姻和考察老公的忠诚,如果只会适得其反。尤其是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女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无处不在的攀比,让她们感觉焦虑彷徨、如履薄冰。如果没有对底线生活水平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和内心的充实自信,女人注定要在战战兢兢中亲手毁灭自己的感情和家庭,孤独地漂泊一生。
在女性走出家庭、走向职场自谋生存之前,婚姻和老公就是女人安全感的“铁饭碗”,与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工作的“铁饭碗”,概念上几乎没有区别。在一个讲求男女平等的市场经济时代,到了彻底砸碎外在安全感这一“铁饭碗”的时候了。
没有人能给你安全,如果你在内心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