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头沙村荒废“咸”田值钱了

王朝电脑技术·作者佚名  2006-05-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海口晚报网3月3日讯:“光养虾一项,我们村的年产值就可达800多万元。”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头沙村村民小组组长吴刘全指着村里成片的高位池虾塘说,3年前这里还大多是因无法种水稻被村里人丢弃的“咸”田,而如今这片地每亩的承包年租金最多已达到800多元。

头沙村是一个仅有不到300人的村庄,该村的村民一直种水稻较为在行,当地流传着“种稻学头沙”的俗语,由于村里稻田面积不大,希望扩大生产的村民们就组织在村边进行“围海造田”。由于靠近海边这些围来的田基本上不能用,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处于丢荒状态,后来一些村民开始在这里挖塘养虾。

2003年3月,村里投票选出新的村干部,最早从事养虾业的吴刘全被选为村民小组组长。他上任后,决定将村里海边这块200多亩的荒地通过投标的方式进行招租,没料到许多村民都积极响应,有10多亩生产条件较好的地竟拍到了每亩880元,这与原来100元每亩的租金相比相差较远。

同样从事养虾的村民吴坤仁说,当时村民们主动竞价并决定投资养虾,一是看到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比之下的利润差,二是感觉有经验的能人带头之后,投资将更加有把握。

在经过几年的养殖及一些培训后,村里如今已有一些懂得养虾技术的人,碰到什么问题或每造有收成后,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养虾的体会及心得,而吴刘全等能人也成了义务的咨询员。由于该村养出来的虾成色个头都让收购商较为满意,再加上临近机场,虾的销路基本不用发愁。

据介绍,目前该村的年人均收入已近5000元,近两年村里还有多家盖上了新楼房,而竞拍得的钱村里除了给每人分红外,一部分还用于村容村貌的整治,村容村貌也因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村里人的日子正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