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8日讯 据科尼-威尔士大学网站报道,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培育出长有发光心脏的实验鼠,富含钙的荧光分子被植入实验鼠心肌中,并在心肌收缩时被激活。在带有转基因的实验鼠体内能独自合成发光蛋白,在天然条件下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有些水母中,水母的发光DNA片段现已成功移植到洋葱、老鼠、猪和猴子体内。但是日本化学家对分子进行了微小变动,因为要观察到内部器官,荧光应该十分明亮,实验鼠心脏每秒跳动10次,因此用于拍摄“静止”生物物质的曝光时间不足。
借助这个新方法,生物工程师能观察到实验鼠胚胎中心脏的发育,而无需破坏胚胎。照相机拍摄到冷却至-90℃的细胞的特性,在照片上可以看到心脏器官依次生长成两个心室,然后长成4个心室(这是在胚胎形成之后第10和第14天发生)。研究人员指出,他们是首次看到博动状态的新陈代谢过程。除此之外,在实验鼠心脏中还发现了“细胞减速剂”,它们会在早期阶段遏制心房与心室之间的脉动传输,但是以后它们会消失。
研究人员打算把新方法推广应用到其他组织中去,其中包括神经组织。研究人员设想,新方法今后可以应用于普通临床实践中,将转基因荧光细胞移植到需要诊断的其他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