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篇小文,算是开始了“渺小的我”的回忆之旅。
从毕业的时候,不懂电脑,不敢找工作;到身陷广州火车站的小女生;写地我好像一毕业就去了广州似的。
其实并不是的,我的第一站,是深圳!(骄傲+无奈地、弱弱地、申明哈!)
深圳,在改革开放早期,名声响亮;爱看《深圳青年》的我,对于南方,唯一的向往就是深圳。
但我到的地方,准确地说,是深圳龙岗,泛义词是关外。
关外,那个时期,包括前两年,一般是不会被视为深圳的。
所以,当我和那伙学生,从长途汽车站下来的时候;
同行人,指着灰尘滚滚的大路的前方,宣告:深圳在前面!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深圳?我像白纸一样地问同伴。
你要有边防证!同伴慎重的说,否则你进不去。
啊!!!
还在上海读书时,深圳的亲戚说要邀请函,才可以来深圳找工作。可学校死活不给开,断了我通过“毕业分配”方式去深圳的路子。
于是我才先回老家。但户口没有立马迁回去,老家公安局更不肯给边防证。
后来,有灵通人士说,有些学生,集体去深圳找工作,不需要边防证,只需要长途汽车的车费和小笔手续费。
老天开眼?!说服了父母,交了钱,就跟上大队伍走了。
走的那天,爷爷在车外,拉着我的手和行李,老泪浑浊。
很感动,但我还是要走,去追求所谓的理想,去奋斗所谓的人生。身上,揣着900块钱。
可没想到,一路夜行军,到的地方,是龙岗,不是我要去的深圳。
跑了一大圈,终于回到起点:没有边防证,我去不了深圳。
关键是,去不了深圳,就去不了人才市场,就找不了工作。
那么,难道,启动备用方案;跟着大部队,去工厂?
去工厂,两年,学会工厂运作,回老家,开个工厂,振兴家乡经济!
早在上长途汽车前,我就根据《深圳青年》的报道,总结了这么一条备选路子。
其实是怕万一找不到计算机方面工作的预留借口。
可真的走不走这条路,还真是犹豫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