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典奥运会开幕以来,团部针对一个单项协会整体、措辞如此严厉的苛责尚属首次,尽管团部高层三番五次下发“封口令”,但心情沮丧的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还是无意一语泄露“天机”:“回国后,体操队的领导班子、教练组肯定要重新改组了!”。跳水、柔道、举重等项目痛失计划3金后,团部领导均召集相关负责人举行业务检讨会,批评只占3成,鼓励成分则占7成,主旨很明确:稳定军心以励再战。即便在羽毛球队连失男单、男双两块金牌后,团部领导依然主动替李永波减压:“我们的选手本来就没有绝对优势,悉尼奥运会实属超水平发挥,雅典奥运能拿3金已是难能可贵了。”,谅解、激励、扶助,但情境切换至中国体操队时却风向陡转,“这哪里是准备不足的问题?那么多人掉杠、脱把,体操队就是这样的水平吗?”,没有实力、经验缺乏、盲目自大,团部高层的总结定语令高健、黄玉斌等人“不寒而栗”:“对中国体操队,要重新认识、重新评价!”
牛皮有你们这么吹的吗?!
奥运会前,中国体操队是总局奥运夺冠的“金牌必保户”,从吃到穿、从器材的更新到住宿条件的改善,但凡体操队张口总局很少说个‘不’字,“你们每次出国比赛动则几百万,总局经费这么紧张哪一次短了你们,花这么多钱我们要的就是这么糟糕的成绩吗?”
在体操队的奥运夺金承诺书上明确写道:力争2至3块金牌(男团金牌必保),夺金点有7至8个,“如果正常发挥,拿4块以上的金牌并非没有可能。”,连一贯出语谨慎的高健此次也自信满满。体操队是这样汇报承诺的,总局方面也依此论调对外宣传,而这种带有浓厚人为痕迹的夸张宣传在奥运前夕也达到顶峰,其中,“腾海滨神话”更是被浓墨重彩地推上前台。在雅典奥运前的官方通气会上,黄玉斌对来自全国的记者这样“吹嘘”腾海滨:“他的动作几近完美,连对我们抱有偏见的国外裁判都叹为观止,世锦赛多少年没有人得10分了,但腾海滨全套动作一结束,好几名裁判当即就给他打了10分!”。高健甚至还透露了这样一个有趣细节:“腾海滨做动作时,俄罗斯、美国的教练在旁一个劲祈祷,快掉下来,快掉下来吧!有一个俄罗斯教练对我说,你们的腾海滨太优秀了,他要是不出现重大失误(掉下来),我们的选手干脆就没有机会!”。就这样,如此“经典细节”在众老记的生花妙笔下被点染得神乎其神,有人甚至将中国体操喻为中国奥运军团的“摇金树”,好象是想什么就来什么,但在雅典兵败之夜,连一位自称体操外行的团部领导都忍不住质问道:“我对体操的具体内涵、近期规则的变化不是很清楚,但单杠掉人、鞍马脱手、跳马摔交……,难道这就是世界冠军队的水平?是你们谎报军情还是我们判断有误?牛皮有你们这么吹的吗?!”
“罪人”口风是谁最先放出来的?
体操队接连受挫后,记者曾就“是否压力过重”的疑问征询过团部意见,团部方面的回答是:“压力肯定有,不拿金牌来雅典干什么?但起码总局没有盲目给运动员加压,更没有说过谁失误谁就是‘罪人’的话!”
总局领导是否说过如此过激的话无从考证,但黄玉斌、高健公开声言的“罪人说”却是记者亲耳听到的。高健是这样举例的:“我曾问腾海滨,如果在奥运会决赛上你从双杠上掉下来,你知道你是什么吗?腾海滨想都没想就回答我,我知道,那就是‘罪人’!”,于是,雅典奥运诞生了一连串的“罪人”:腾海滨、李小鹏、邢傲伟、肖钦……,“我们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调整运动员心理的?但这么多人严重失误,包括李小鹏这样的老将都演砸,教练组肯定出了问题,起码说明你们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对头!”,团部领导这样批评道。据记者了解,在奥运会前的冲刺准备阶段,中国体操队根本未根据具体形势的变化进行机动布置、灵活安排,而是墨守成规拘泥于老套路,李小鹏的双杠、自由操动作基本还是世锦赛动作的照搬刻录,而女子平衡木等夺金项目的演练同样是老调重弹,谈不上丝毫的技术创新,只能给挑剔的国际裁判造成“审美疲劳”。某圈内人士的分析相当中肯:“中国体操队的训练模式、发展理念已经严重落伍了。教练根本不重视增强选手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气质内涵的培养,他(她)们只把体操当做一项争金夺银的竞技项目,一味强调上量苦练,一味冒进增难度,按这种模式训练,只能增加运动员的伤病和心理厌倦、焦灼情绪,对选手运动寿命的延续、对体操本质内涵的领悟难见提高。”,与该圈内人意见惊人一致的是,团部高层对中国体操队的看法同样一针见血:“中国体操已经落后了,奋力追赶还来不及,还谈什么居安思危?回国后,中国体操队要立即展开全面的检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