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电信上半年的净利润高达147亿元,但是,这个昔日的垄断者还有不爽之处。如果说,在通话市场仅仅是被移动运营商大肆吞食的话,那么,在增值业务方面,中国电信则彻底失去了话语权——移动增值业务如火如荼,而固话增值业务则少有建树。
当然,现在曙光乍现。吊了人们胃口已久的互联互通问题,终于在8月30日由浙江电信透出一条消息:从去年年底就被提上日程的“固话、手机短信互通”即将在浙江和全国范围内实现。
远在香港的中国电信总裁及首席运营官常小兵在电话中也向本报记者证实,该集团公司刚刚与中国移动通信签署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这标志着固网与手机即将实现短信互联。
然而,一位知情者告诉本报记者,尽管现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经签署了互联结算协议,但要这个协议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商业化操作不太可能——“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良性的互联互通”。
中国电信三心二意
尽管中国北方消费者对固话增值并不熟悉,甚至从来都没听说过,但南方的各大城市却已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渐接触了这项固话增值业务。
在南方,中国电信的很多分公司从2001年就开始推“家家e”业务,这是中国电信基于固定电话网的短消息收发、信息定制、信息点播服务的统一品牌名称,用户只要购买一部信息话机,即可办理“家家e”业务——在正常拨打电话的同时,可以根据信息话机的来电显示功能识别来电号码,还可通过对信息话机进行简单的菜单操作实现短信的收发、点播、定制。
然而,这项业务的命运从开始就多灾多难。
信息固话原本可以先从固话与固话之间的短信互发开始打开局面,但由于受到了中国电信各省推广能力、协同能力差异较大的限制,因此并未推行开。
北京电信的一位知情者表示,推广者始终对固定电话增值业务抱有观望态度,因为不能确定这个市场到底能否为老百姓所接受:与移动电话相比,信息固话在信息的保密性、及时性上无法与移动电话相提并论——尽管这项业务的支持者认为,对一些用于亲友间互相问候、不高的用户,以及在沟通的双方彼此都能确认在电话机旁边的情况下,保密性还是可以做到的。
另外,中国电信在此项业务的推广上始终无法“专情”:原本在2001年就开始准备推固话短信业务的中国电信,一直投入不多,到了2003年5月,小灵通的上市更吸引了中国电信几乎全部精力,而今年则是宽带抢尽了风头——尽管固话短信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尽管它与移动之间的短消息互联费用比手机之间更低。
据悉,“家家e”固网短信资费标准为月租费3元,不含来电显示,办理“家家e”业务同时可办理来电显示业务。通过 “11866”发送短消息,向成功发送信息的用户按每条8分钱收取,用户接收信息不收通信费。
另外,固话短信还将为电信产生增值费。例如,信息订阅和点播通信费:对于成功发送订阅或点播请求信息的用户按0.05元/条收取(订阅电信长话清单免费)。用户接收信息时不另收通信费。如果用户订阅或点播的信息中包含部分收费信息,其信息费由各内容提供商(CP)自定。如果用户通过拨打人工台接入码11868发送短消息,按现行营业区内通话费标准收取通话费。
据说,中国电信原本在2003年底还想在信息固话上使一把力,曾经提出2004年要发展500万用户,并在2003年9月到10月份之间做了一个全面的测试。此后,几乎所有的信息电话制造商翘首以待中国电信那500万信息固话的集团采购,但由于中国电信拖延至今,许多制造商大量采购芯片,却遭到了重大损失。一个未经证实的数字是,损失最大的厂商囤积了20万左右的芯片,价值约在500万左右。
此外,由于中国电信的推广力度不够,致使其他电信运营商也大多持观望态度——盘踞北方的中国网通早在2002年初也已把平台搭建完毕,只是一直看中国电信的动作。“只要中国电信的业务打开局面,网通立刻就能跟上……其实铁通也做了相应的一些部署。”一位研究信息电话的知情者透露。
可见,在中国电信内部,在固话运营商阵营本身、以及固话上下游之间,都还没有对固话短信达成一致。这与移动市场中以“手机定制”为代表的上下游联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利益分账成阻力
固话短信业务迟迟未能推广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国电信自身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固网与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始终未能理清。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之间的分账比例一直纠缠在“46”还是“55”上。中国移动当然是最大利益的占有者,因此中国电信在利益上的容忍度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最终双方协议如何分账尚无确切数字。
“固话业务的利润越来越低,中国电信很希望固话短信能带来一些增值收益。因此,如果能达成五五分账对电信来讲已经是最大的胜利,其实就算只分三成都已经不错了——因为中国电信的目光并不是仅仅盯在短信的分账上,中国电信本来是要自己做增值服务的!”一位知情者透露。
中国电信意欲自己做的增值服务,包括短信定制和短信点播,短信定制包括股市信息、外汇信息、天气预报等;信息点播如股情传递、天气预报、外汇信息和日历信息,最被看好的是“个股行情订阅”和“个股价格报警”。
“但是现在中国电信正有意放开内容增值部分的业务。今年年初的一个电信增值会议上,中国电信明确表示,他们将不再自己做内容,希望有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加入进来——因为他们没有专业队伍,没有经验,各方面欠缺的条件非常多。”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目前,除了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之间的利益纠葛外,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之间尚未达成互联互通的任何协议。也就是说,使用CDMA的用户将不能享受与固定电话之间的短信互发。
“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早在今年4月就实现几大运营商之间无障碍的互联互通。而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几大运营商并不理会,至今仍然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局面!有些大型企业不遵守游戏规则,国家也没办法。”该人士说,“但一般情况下,只要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签了,那么和联通也就差不多了。事实上,早在2003年年初联通就在福建和电信试通了一次,结果反响太热烈,立刻就被联通高层强制性封杀了。所以联通现在各个层面的人都比较谨慎。”
据悉,现在中国电信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使小灵通与移动的短信互通,一旦小灵通与手机可以互发短信,小灵通与固网之间的互通就很容易。
“池鱼”
来自上游运营商的阻力给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信息电话制造商带来了莫大的困扰,信息电话制造商觉得中国电信的动作“太慢太慢了”!
信息电话就是将普通电话的按键面板和操作程序改成与手机类似的可以编写汉字的操作系统。这样一部信息电话的成本比普通电话的成本略高,2001年大约为300元左右,2002年降低成本大约为180元,2003年勉强可以降低至150元。
“到了今年,如果采购量在60万部左右的话,单机的价格能降到100元上下。”一位信息电话制造商表示,与60元左右的来电显示电话相比,信息电话的价格多40元,对用户来讲并不成问题。
厂家纷纷看好固话增值业务,在信息电话的研发和生产上不遗余力。目前中国的普通电话和无绳电话的市场总和在每年7000万至8000万之间。电话机生产厂家普遍认为信息电话最终会取代所有普通电话——目前,如此巨大的一个潜在市场已经引得所有电话生产厂家趋之若鹜。
目前全国已投入市场的信息电话大约有100万左右,江苏约有40多万台,上海、浙江、福建也多一些。这些信息电话大部分为中国电信赠送给用户使用。
然而,中国电信在推这些信息电话的过程中,多次修改固网短信的标准:从2001年的1.0版到2003年9月的1.38版之间,前后更换了五六个版本,全国二三十个企业都在苦苦跟进。
“制定标准的人对产品的产业化没有长远的眼光,一味追求技术上的新颖,添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把产品做得很复杂。”据说,不但给信息电话增加了浏览网页的功能,后来还添加了电子商务功能,甚至涉及了图片的传输——这不但给生产厂家增加了难度,也给用户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这使得少数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而把电话机中芯片的程序“写”死,造成产品无法升级。
除了来自运营商层面的影响外,信息电话的命运也正掌握在国外电话芯片厂商手中。据悉,目前信息电话所用的芯片基本从国外进口,台湾的易龙、陵阳sunplus和韩国的三星、现代等厂商芯片目前已经占据了整体市场90%以上的份额。而国内芯片厂商总是希望等待市场成熟看到利益后再投入——“这种心理使我们的电话芯片与国外至少差了50年。”